事了之后,秦微木休息了一陣子,然后四處瞄了瞄,她似乎在找東西。
沒過多久便找到了她之前帶過來的材料,自己坐著,上面已經印下了一道淺淺的蘋果印記。
秦微木把文件丟給了羅晟:“這是我已經整理好并歸納了國內最新集成電路產業現狀的材料,涵蓋了IC設計、制造、封測、功率器件、MEMS、材料以及設備廠,你看看吧。”
說完,她抽了一張張的紙巾也開始默默地整理自己。
羅晟旋即文件打開一覽。
作為半導體材料,使用最多的就是硅元素,而硅元素的主要來源是沙子,所以不嚴謹而接地氣的說,作為人類制程工藝最高水準的半導體,其過程就是如何把沙子最后變成芯片。
第一步就是硅的熔煉、提純。提煉出純凈的硅元素以后就要制備單晶硅錠,再經過切片、打磨出硅圓片,這里需要極為先進的化工技術,日本人這這一塊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通常半導體的IC廠商是直接采購已經做好了的硅圓片進行后續生產,然后就是在硅圓片上制作帶有電路的芯片了,總共要經過擴散、光刻、蝕刻、離子注入、薄膜生長、拋光、金屬化這七大生產步驟。
而這一系列的步驟細化下來實際上要經過一千多種制程工藝,而后數以億計的晶體管就在這么一個小小的半導體芯片里面誕生了。
最后就是測試封裝,裝箱零售。
一塊芯片的生產過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絕對是難如登天,一套完整的芯片生產線的投資,僅僅只是起步就要數十億人民幣打底,其中占大頭的莫過于光刻機等生產設備。
加上半導體業的“摩爾定律”,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你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芯片結果一兩年后已經被淘汰了,幾十億幾百億的投入直接打水漂,所以沒有人愿意做這一行。
半導體業大部分的關鍵技術環節都被歐美等西方國家把持著,而為了限制華國的半導體事業發展,國外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如光刻機都是不賣給華國人的,被嚴格限制著,賣的都是落后好幾代的淘汰品。
而且,就算有了設備也不一定能生產出芯片來。
自從日本人在半導體事業上轟然倒下之后,這個產業就徹底被美國人所主導,目前全世界除了華國,所有的制造業強國都已經放棄了在半導體業領域和美國人競爭。
因為真的太難了,你搞出一點名堂來了,美國人就會重拳出擊把你打死,不死也殘。
相反,你只要別挑戰美國的在半導體業的老大地位,就可以帶你一起玩,所以現在業內的巨頭們都加入了北美半導體業工業協會,其它國家的領先企業都成為其國際成員之一。
對于那些企業來說,與其被美國人打死打殘,那還不如跟著美國爸爸一起混,跟在后面喝口湯,那也是排骨湯啊,偶爾還能吃點肉,多好啊。
華國曾經也是這么想的,也非常想一起玩兒,要求“加群”可歐美等西方就是不同意,還弄了個“巴統”出來限制和封鎖技術。
妥妥的熱臉貼上了冷屁股,碰了一鼻子灰,還被人群嘲。
好吧,既然你不帶我玩那總可以把東西賣給我自己搗騰,價錢好商量,隨你開價。
也不行!
那真沒辦法,就只能自己另起爐灶。
走上一條科技自立的道路都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