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育培訓領域來說,尤其是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例如一些英語培訓機構,一旦蔚藍海岸推行的這個全新的模式取得成功,對于他們來說,其所帶來的沖擊無異于一場大地震。
這就是降維打擊,以強大的平臺資源整合能力,依托先進的技術優勢,從線上打垮線下。
王思思考慮再三,最后決定暫時放棄自己親自去做課外培訓班的想法,而是先投稿試試看,如果能夠獲得可觀的額外收入,那就不用去自己搞培訓了。
蔚藍海岸斥資1000個億的開支給了她很大的信息,不用擔心會被欺騙。
相對來說,自己去做課外培訓要勞累很多,而像蔚藍海岸投稿多輕松啊,把素材制作出來之后就不用管了。
不僅是王思思有這個想法和決定,全國大江南北很多得知這件事情的教師都躍躍欲試,畢竟不用影響到自己原有的事業,就是占用一些業余時間而已,還能因此獲得一份額外的收入來源,何樂不為呢?
國際上也不外如是,既做到了知識的傳播,又能獲得額外的收入來源,簡直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國外的情況站且不說,就只說內地,教師收入狀況普遍偏低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否則也不會有如雨后春筍冒出來的各種培訓機構了。
近年來,在困擾教師們職業生涯發展的幾大問題中,薪酬待遇太差成了促使大部分教師棄教從商的罪魁禍首,月薪在兩千甚至以下的基層教師大有人在。
大數據顯示,高等教育的高校教師收入,年薪在10萬元以下的占比一半,20萬元以上的不足5%,如果是基層教育的老師就好了,可這是代表了國家最高教育水平的高校教師的收入狀況。
甚至有報道顯示,一位高校任職30年的老教授,其一個月到手的工資才六千多。
而對于基層的中小學教師來說,收入狀況更加不樂觀。
杯水車薪的待遇迫使眾多從事基礎教育的青年教師不得已放棄教書育人的使命,開始另謀生路。
不過就在蔚藍海岸公司大力推動教學資源數據豐富化的時候,有“磚家”就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嚴厲批評,聲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應該過度的被商業化所綁架,教師就該安貧樂道,否則就變了味,是害了教育”
業內由這個話題引發了大討論,要知道在此之前,“羅晟公益基金”的成立在社會上是獲得了一致的贊揚,由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看報紙、看資訊的羅晟自然不會不知道現在社會上在討論什么。
沒什么好說的,羅晟反手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動態進行回應:
[文人樂道,并不是必須要貧窮,安貧樂道不應該是這樣去理解。安貧樂道的意思是,即便我貧窮,我也樂道,不是說樂道一定要貧窮啊。誰規定說知識分子就必須要清貧?誰規定說讀書人就該清貧?誰規定富起來的就該是挖煤的挖油?這算什么道理?如果說一個社會讀書的人,創造知識的人,創造文化的人是窮兮兮的,這個社會是合理的社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