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是按計劃推進罷了。
微信2.0版本的核心亮點就是推出一個功能——朋友圈。
同時也是補足藍色空間APP的一個短板,將這一生態系統也納入藍星科技集團的版圖里。
羅晟看著眾人有條不紊的說道:“現在的1.0版本只是一個即使通訊工具,而我們的目標是在一個聊天工具里面去做社區應用場景,這在全球互聯網歷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
負責微信項目的劉錦瀧點頭道:“對于微信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
羅晟補充道:“其實也不用等競爭對手如何如何,我們最重要的是采取‘他打他的,我打我的’這樣的戰略方針,此話怎講呢?就是當我們的微信用戶基數突破1億的時候,果斷推出朋友圈。”
當超過1個億的用戶在微信APP應用里面,里面的每個人都已經添加了不少的好友了,但是卻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加了好友之后,卻沒有什么機會去聊天。
展開聊天的過程中,如何實現順其自然的開場總是最難的地方。
如果無緣無故的強行聊或者撩,十之**會成為尬聊,搞不好對方就把你給拉黑了。
這種事情也不是只有微信才會有,事實上QQ聊天遇到這種情況會被刪好友或拉黑,藍色空間、微博都是如此。
在此之前,QQ是個最典型的例子,人們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通常都會收到各種朋友的祝福,或用QQ發送,或者用短信發送。
其實很多人明知道群發消息未必有人看、未必回應,甚至會對此反感,但還是要發,因為這里面有太多的“沉沒人脈”,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打招呼的理由告訴他們“自己還活著”,當然不能錯過。
但這樣的社交終歸是不完美的。
而“朋友圈”功能給這方面的顧慮和麻煩提供了一套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有了朋友圈,每天在朋友圈發布的內容,好友能看到。
也許沒有太多共同話題,但至少可以點個贊表示一下存在感,而且還會從某些朋友圈的動態列表中發現“臥槽,你們兩個認識啊”,如此便可順其自然的切入話題,極大的避免了尬聊的概率,自然就有了一種新的社交關系。
原本人與人之間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面只是單線聯系,但是“朋友圈”功能的出現讓人與人之間變成了一個多點密集的網絡社交關系了,每個人都成為了這張密集社交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與結點。
在運營團隊對微信指定的一系列布局規劃中,從單聊、群聊、朋友圈、公眾號等元素,一旦全部推出并打造成功,微信也將形成一個信息傳播的閉環生態,并且是一個超級龐大的生態,也必然奠定其在國內移動互聯網社交霸主的地位,而朋友圈生態就是一個能讓這種霸主地位永久固化的功能。
只要微信的閉環生態圈成型了,后續的其它功能即便有其重要對于意義所在,但都是建立在微信已經站穩腳跟的前提下,這已經是拿到第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之后后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