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登臺演講的嘉賓赫然便是在開場演講中被點名指責的硅谷大咖之一,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
佩奇在演講臺上進行脫稿講,就針對卡拉瓦爾德的批判予以回應,給出了自己修補互聯網的方案。
嗯,大佬直接現場“對線”卡拉瓦爾德。
佩奇的核心思路包括兩點:第一,用新技術來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比如,利用算法去尋找違規的言論,經過人工確認后刪除。第二,通過重新設計產品來鼓勵有意義的對話,谷歌和MIT媒體實驗室合作,希望能夠重新定義出有意義的網上對話,最后找到了四個維度,包括“雙方的交流是不是有交集;是不是基于同樣的事實;是不是知道不同觀點的存在,是不是開放而禮貌的”。
不過,佩奇的回復并不能讓批評者滿意,正如卡拉瓦爾德的評判也讓很多科技大佬覺得莫名其妙一樣。
但正是TED大會的意義所在,將持有不同觀點的人放在同一個場合,促使對話的產生,然后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大會第一天就是火藥味十足,包括記者、正治咨詢顧問和科技大咖們在內的人,一起討論怎樣面對互聯網引發的問題,怎樣在觀點對立的情況下進行對話。
拉里·佩奇的演講在臺上持續了六分多鐘便結束了。
主持大會的男女主持人分別用漢英雙語說道:“女士們,先生們,掌聲有請蔚藍海岸與藍星科技集團創始人兼CEO羅晟先生。”
早在兩分鐘之前,現場的工作人員就已經在私底下聯系了羅晟,而他已經從臺下的大佬專區坐席離開了。
不一會兒,在一陣掌聲中,臺下的觀眾無不帶著詫異的眼神看著年輕的世界首富推著一個鐵皮大桶登上了講臺。
什么鬼?
所有人對于當今世界首富的這波奇怪操作完全看不懂,一時間好奇心也來了。
羅晟瞥了眼被他推上講臺的鐵皮大桶,拍了拍手便開講道:“當我的父母還是小孩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們最擔心的災害是核戰爭,所以我們在地下室有這樣的鐵皮桶子放在地窖里,它們用來儲備糧食,確保當核戰爭爆發時,我們就能躲到地下室去靠這些糧食維生。”
不少國內人士聽到這話立刻就想到了一些歷史的印記:深挖洞、廣積糧、筑堤壩。
羅晟盡管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過在內地他用的是自己的母語來開講,而且現場的觀眾都有專業的即時人工翻譯器。
只見他面向觀眾說道:“當代的全球災害最大的危險事物看起來已經不像是這種東西了,而是這種東西。”
在他說話的同時,大會現場的巨幕先后過了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是巨大的核爆蘑菇云,而第二張圖片則是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