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有設計圖,擁有再強制造能力都沒有什么卵用,因此,“建筑師”的角色相當重要,而藍思半導體就是主攻IC設計領域。
在IC生產流程中,由IC設計公司進行規劃、設計,諸如藍思半導體、聯發稞、高通、英特爾等廠商,都能自行設計各自的IC芯片,提供不同規格、效能的芯片給下游廠商選擇。
因此,IC設計十分仰賴工程師的技術,工程師的素質影響著一家企業的價值。
但在IC設計之前,需要EDA工業軟件,這一塊羅晟已經早早布局了,投資了精創科技、華大九天等十幾家專攻于EDA軟件的初創公司或合資企業等,這個行業因為羅晟的緣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資本支持。
在制作IC時也分多個步驟。
金屬濺鍍:將要使用的金屬材料均勻灑在晶圓片上,形成一薄膜;
涂布光阻:將光阻材料放在晶圓片上,透過光罩將光束打在不要的部分上,破壞光阻材料結構,接著在用化學藥劑將被破壞的材料洗掉;
蝕刻:將沒有受光阻保護的硅晶圓,以離子束蝕刻;
光阻去除:使用去光阻液將剩下的光阻溶解掉,如此便可完成一次流程。
最后就會在一整片晶圓上完成很多IC芯片,下面就是將要完成的方形IC芯片切割下來便可以送到封裝廠封裝。
經過漫長的制造流程,從設計到制造,終于活把一堆沙子變成了一顆IC芯片了。然鵝一顆芯片相當小而且薄,如果不在外施加保護,會被輕易的刮傷損壞。此外,因為芯片的尺寸微小,如果不用一個較大的尺寸外殼很難以人工安置在電路板上。
完成封裝之后便要進入測試階段,在這個階段便要確認封裝的IC是否能正常的運作,確認無誤就可以出貨給組裝廠了,做成消費者們常見的電子產品,至此,半導體產業便完成了整個生產任務。
而雄芯電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制造和封裝測試環節。
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這里面涉及到了一千多道甚至兩千多道復雜的工藝制程,全世界甚至沒有一國能夠打造一條完整的半導體全產業鏈,就連美國人都不行,更別說一家集團公司了。
而羅晟就是在干這樣的事情。
也必須要打通,哪怕再耗時耗力也必須要做,為了能夠獨立自主的把一堆沙子變成一塊芯片,不僅僅是為了用在一款智能手機上。
無人駕駛、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機械等等讓“工業黨”癡迷的東西都不離開一塊方寸間大小的芯片。
這方寸間的勝利是他未來一系列黑科技布局的基礎,是高端工業制造的地基,芯片就是這頂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羅晟在藍思半導體呆了半個多小時便離去了,直接回家。
過了兩天,一個電話打到了他這里,國資辦的鐘主任打來了私人電話。
一看來電顯示,羅晟不用問就猜到了一個大概,三天前才親自去看了雄芯電子的超級工廠,同時也給柳依萱做了一些吩咐。
此刻,羅晟的身上圍著一條青雪妹紙遞給他的浴巾,拿起了桌上的電話在一張椅子上坐下并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