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長點點頭,望著前方的視野不由得說道:“這一塊的地勢平坦又開闊,面積足夠大,不錯,這里是鋪設太陽能反射鏡的最佳選址。”
青海湖底的水下數據中心供電將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沒錯,就是用太陽能發電為其供電,走的是百分之百純天然無污染的環抱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了能夠讓這里的水下數據中心運作起來,藍星科技順帶就研發了一套太陽能塔式發電系統,也稱之為集中式系統,它是在很大面積的場地上裝有許多臺大型太陽能反射鏡。
專業術語稱之為定日鏡,即每臺都鴿子配有跟蹤機構準確的將太陽光反射集中到一個高塔頂部的接受器上,如同向日葵一樣。
由人工智能來托管,一旦建成基本上就不需要什么人來管理了。
接受器上的聚光倍率可以超過1000倍,在這里把吸收的太陽光轉化為熱能,再把熱能傳導給工質,經過蓄熱環節,再輸入熱動力機,膨脹做工,帶動發電機,最后以電能的形式輸出。
主要由聚光子系統、集熱子系統、蓄熱子系統、發電子系統等部分組成。
這座主要用于清海湖底數據中心供電太陽能發電塔項目代號為PS09,在確定清海湖水下數據中心之后,討論供電問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所以這是順帶研發的,投資成本大約11.2億元人民幣。
然后,“鯤鵬計劃”的工程師們發現,他們搞著搞著一不小心就把這玩意兒搞成了行業的技術老大了,然后發現這玩意兒也有不俗的商業化前景。
“鯤鵬計劃”的負責人發誓,絕對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清海湖底的數據中心能用到電。
今年八月份的時候就有藍星科技的業務員跑到歐洲區推銷商業性太陽能發電廠的解決方案,西班牙的電力公司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至于為啥能一不小心做到行業老大的地位,鏡片藍星科技投資研發成功了,陽光收集器也是藍星科技自己投資研發設計成功了,電塔仍然是藍星科技投資研發設計成功了。
每面鏡子具有150平米的面積,可將太陽光聚于247米搞的塔頂。
這所謂的太陽能發電塔,說白了就是花式燒開水的一種方式。
到了今天,藍星科技集團從Allin云計算服務的那一天開始,早已經不再是一家單純的賣廣告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了。
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00多億美元的天文數字是假的咯。
在太陽能光伏產業這個領域,藍星科技也是莫名其妙的走在了前端,技術已經開發出來了,沒有不商用的道理。
鏵為就是其中的合作伙伴之一了,鏵為的一些通信基站在偏遠地帶就需要光伏發電,發現藍星科技居然在這里能夠提供優秀的解決方案。
那不用說了,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