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內人士愈發討厭羅晟和他的公司了,因為每天看最新的資訊,有關于他和藍星科技、蔚藍海岸的新聞總是或多或少占據主導版面,一直高居熱點消息的前列,擋了不少人上新聞。
但最無奈的是,討厭的同時卻又不能擺脫,這根本就無法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媒體機構追蹤的總是熱點,而羅晟和他執掌的企業總能三天兩頭就在熱點的最中心。
進入新開年,行業競爭愈發的激烈,北美發布1萬億美元科技刺激計劃,藍星科技隨后宣布進一步宣布降低企業IT成本,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藍星科技是想要繼續保持技術和成本的雙重優勢之下持續打擊競爭者,但在許多人看來這是需要莫大的勇氣才敢與一國之力如此硬剛正面。
不過想到年前發生的事情,倒也釋然了。
只是,現在的許多人都無比好奇更是期待最終的結果會是怎樣,是不是羅晟又會成為勝利者,如果再次獲勝,那真的是神一般的節奏了。
一方面老美親自下場,大肆撒幣補貼扶持本土互聯網企業,另一方面行業實際上的超級寡頭跟進降費,這倒是刺激了行業其他中小企業的發展,畢竟成本實實在在的降下來了,需求也多了起來,從整體的世界市場來講是有利于發展的。
確實是刺激計劃。
只是桃子熟了之后,最終會落誰手里的問題還未可知。
這一次業內人士再次大膽下判斷,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北美會贏,畢竟掌握了真真正正的“鈔能力”,但也有一些羅晟的狂熱信徒相信他能再次創造奇跡,盡管他們也找不到理由。
不然怎么叫狂熱的信徒呢。
業內是真的有這種人,這些人被行業內的其他人所反感,認為他們就是一群盲目的狂信者,但最氣的是人家還掙到錢了,所以又更加反感,更加氣。
還有不少直接選擇真香。
藍星科技宣布進一步降低IT企業成本的消息一出來,公司的股價出現了劇烈的震蕩,忽高忽低的,走勢看的讓人心驚膽戰的。
大機構主力的資金流向顯示在不停的拋售,有些大機構甚至出現割肉的現象,尤其是納斯達克那邊不少的大機構拋售BTC股票。
藍星科技的股票真的是太飄忽了,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大,何況那些所謂的大機構主力根本不具備坐莊藍星科技的能力。
只有羅晟能做到,比如去年一波爆雷神操作,讓自己成功狠狠地薅了一波全世界的羊毛。
大機構主力的資金在大規模的凈流出。
而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小單小散的資金在大規模的凈流入,且不是北美那邊的散戶,而是國內大A的股民們通過港股通瘋狂買入藍星科技的股票。
兩者對比會發現,小單閑散的凈流入資金甚至要小幅度領先。
反正大A的股民們展現出來的操作給人的感覺是他們認為藍星科技目前5000多億美元的市值太誘人了,是來集體抄底的。
市場所表現出來的情形仿佛是小單小散們與大機構主流相互打了個照面,然后暗地里互罵對方一句sb之后,各自離場的繼續離場,入場的繼續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