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精創科技總部。
“各位,我們公司被老東家的BOSS羅晟大主教寄予厚望,剛剛羅總親自打電話給我了,說國產EDA軟件這一塊目前就屬我們最能打的了,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精創科技創始人李東海在此刻的會議上意氣風發的對著所有人說道,所謂春風得意就在此時。
在EDA工業軟件這一塊,六年前的晟峰資本同時投資了華大九天等十幾家專注于EDA軟件的企業,而精創科技就是在六年前成立并且獲得了晟峰資本的天使輪融資。
在此之前,工業軟件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一年下來整個行業也沒有幾個億的資本注入,但晟峰資本的入場改變了這個局面。
可以說是羅晟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國產工業軟件。
六年下來,精創科技在晟峰資本的不斷輸血之下,可以說是最有希望突出重圍的一家國產EDA軟件研發公司了。
李東海振奮使然的說道:“剛剛與羅總的通話,他決定把Azure-5芯片的IC前端設計用的EDA軟件交給我們,報酬是20個億,這不是融資,而是訂單,當然也是一種扶持。”
與會的聯合創始人驚愕道:“老李,你是說Azure-5的IC前端設計交給我們?這……羅總這么信任我們?我們還沒有像樣的產品啊,萬一搞砸了……”
李東海說:“剛剛我也大概這么個意思問了羅總,他的回答是:放手去做,全力以赴,不過他也說了,未必會真的用上,只是作為備胎環節的保底計劃。”
說到這里,李東海看向眾人再道:“但是兄弟們,咱們甘愿做‘備胎’嗎?難道就不想轉正嗎?難道就不想被大佬徹底認可嗎?”
“那還用說,誰想當備胎啊,必須轉正!”
“對,轉正!!”
此刻可謂是群情激蕩,這批創業者們蟄伏整整六年,就是爭一口氣,打造屬于自己的國產EDA工業軟件,為了這個目標辛勤付出了兩千多個日日夜夜。
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一鳴驚人。
工業軟件為什么這么難啃,李東海他們早就想清楚了如何用一張圖來表達四大技術圖譜。
工業軟件中最難啃的有三根硬骨頭,就是CAD、CAE和EDA,大骨頭中間還穿插了許多小骨頭,如CAM、拓撲優化、工程數據庫等等。
工業軟件這三根硬骨頭,是人類基礎學科和工程知識的集大成者。
盡管它支撐了整個工業體系,但它的市場份額卻小的可憐,不拿顯微鏡是找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國內的資本對其不感興趣。
然而,它自身的構成,分別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和工程經驗。
沒有一種產值如此微不足道的工業產品,卻需要有如此漫長的生命軌跡。
從大學的數學方程式開始出發,經過漫長的物理機理的冶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萃取,最后還必須經過工程知識的淬火,才能成為一個成熟可用的工業軟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