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生,針對SEC指控一事,《金融時報》今日撰文稱,藍星科技管理層對SEC指控由震驚轉為憤怒,請問這是真的嗎?”
“羅總,針對這一事件您有什么回應?”
“藍星科技股市暴跌,有傳聞稱您再一次做空自己,請問消息是否屬實?”
“SEC在針對你的長達24頁的控訴內容中表示,您涉嫌在一種與危險次貸綁定的復雜債務抵押證券問題上誤導投資者。整個華爾街激起了千層浪,而北美和歐洲則強烈要求對您在金融危機期間行為惡劣的操控提出新的指控,對此,請問您作何解釋?”
記者會主持立即道:“安靜,安靜!”
過了一會兒,總算是安靜了下來,與會的各大媒體機構派來的記者也都紛紛再次坐下。
末了,獨自站在發言臺上的羅晟終于開口了,只見他帶以嚴肅表情義正言辭據理力爭道:
“對于SEC在上周四的指控決定,首先我個人對此感到震驚,SEC是在沒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提起的訴訟,對于該案有可能讓我卸任的說法,上周四,在SEC提出訴訟的消息傳出后,藍星科技股價暴跌逾12%,其后周五再次暴跌,這已經對我個人和企業的聲譽迄今遭受了一系列打擊,并且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實際損失,我們將緊張地關注周一早盤的股價。”
“對此,我的律師團將強力抗辯并將對SEC控訴,他們這所謂的欺詐指控在法律上和事實上完全沒有任何依據。”
話是這么說,心里卻是偷著樂,而在大半夜關注記者會的華爾街大佬們聽到他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反手倒打一耙,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來喊冤,簡直要氣到噴血的節奏,也已經對SEC的豬隊友操作感到心累的一批。
而與此同時,記者會上的來說繼續一臉肅然的開始長篇大論:
“SEC對我提出的指控,所謂言之鑿鑿的曝光了金融風暴背后我背信棄義和欺詐行為?我對此并不茍同,難道這就是危機背后的全部真相嗎?難道SEC最多只能是指控我在2007年一中‘合成’債務抵押證券交易中誤導了全球最精明的華爾街投資者?”
“這指控看起來就像是一場滑稽的鬧劇,而遠非造成金融危機的確鑿證據,卻把這個鍋甩到我個人身上,我什么時候有這么大的能量了?”
“OK,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SEC所聲稱的欺詐把,其中我與沽空次貸市場的對沖基金投資者鮑爾森,以及傳人對沖基金邁克爾進行了合作。SEC指控我允許基金公司選定按揭證券,讓投資者通過CDO進行投機,又指控我另一方面沒有告訴投資者基金公司作為此項交易對方的角色。”
“關于該指控,我們在2007年的CDO發行文件中找不到任何內容聲稱鮑爾森的公司將與ACA共同做多該交易,發行文件稱我不是交易權益部分發行者,既然協助達成了這一交易ACA想必已經過這些文件了,對此肯定是非常清楚的。也指出了ACA對該CDO組合中包含了哪些標的資產擁有最終發言權,而且ACA還剔除了鮑爾森基金公司所推薦的多種資產。”
“更基本的情況是,所設計的投資并不持有按揭甚至按揭擔保證券,這也是為什么它被稱為‘合成’CDO的原因,它只是一個金融工具,允許投資者在毋需實際擁有的情況下對特定按揭擔保證券的未來價值進行博弈。”
“但是在SEC的起訴書里面,似乎發行的產品是實際的按揭組合,而非針對這些按揭的賭注。所以我很疑惑的一點是,為什么不能給出更明確的描述呢?也許根本就不了解現金CDO與合成CDO之間的區別,更有可能的是,知道這些但卻模糊了指控措辭,混淆了媒體和公眾的視聽。”
“按照定義來看,此類CDO交易是對次級按揭擔保證券的對賭,空頭賭注的存在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是交易的充分前提。”
現場過半的記者都挺的一愣一愣的,根本聽不懂,或者半懂不懂,這些金融衍生品瘋狂套娃的操作,不是專業人士還真就越聽越懵圈。
雖然聽不懂,但記者們看到羅晟言辭鑿鑿的架勢,貌似有理有據有木有。
嗯,你說的話多,信你就是了。
發言臺上的羅晟面對各大媒體的鏡頭無奈的攤手繼續道:“至于我是否有義務告訴每個人鮑爾森和邁克爾做空次貸這一點,不透漏交易各方是正常的商業慣例,只是我比較疑惑的是為什么我要被區別對待呢?再說了,鮑爾森和邁克爾不過是一個對沖基金交易商,沒有哪個做多投資者會認為這會像是與巴非特對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