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也都頗為高興,之前一直被SpaceX公司壓一頭,日子過的不是滋味,看到前天獵鷹火箭翻車,昨天星箭飛天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當然是倍兒舒爽的事情了。
這時羅晟補充道:“偶有領先,但差距還是要正視,星箭國際現在取得的榮譽和成就是片面的,目前我國在材料工藝等基礎技術水平較弱是不爭的事實,可回收火箭技術仍需航天人繼續奮斗,星箭國際目前是完全100%的國產研制技術走過來的,我不希望也面臨向蔚藍海岸一樣在關鍵的基礎技術這塊被老外卡脖子。”
眾人一聽羅晟這位掌門人如此冷靜,并沒有因此過于自得,也讓大家把成功的喜悅暫時收在一邊,回歸現實來。
羅晟再次發言道:“稍微領先SpaceX并不意味著什么,星箭國際在太空探索領域總的經費投入平均每年高達162億美元,僅次于NASA的193億美元,而單單‘星箭’項目的總研發投入就超過60億美元,對標SpaceX?不行,我們要對標的是NASA。”
這話說的讓在場的人既感到震撼,又仿佛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如果是別人這么說可能覺得是在癡心妄想,但說這話的人是當代世界首富,身價幾千億美元的存在的,手里更是管理這幾萬億美元資產的存在。
對標NASA,至少在經費預算上面是絕對不虛的,也知道羅晟舍得下血本。
羅晟繼續說道:“重型火箭‘星箭17E’是為了能讓我們在太空探索領域立足,而真正讓我們傲然于世的則是超重型火箭‘星箭20S’。”
這所謂的“星箭20S”,數字“20”代表的是預計在2020年定型,而這款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60噸,這是史無前例的數據,不但超越了“土星5號”的127噸近軌運力,也將超越目前NASA的SLS,SLS三個版本(BlockI、IB、II)近地軌道運力從95噸到140噸不等。
“目前而言,NASA的SLS雖然還沒有正式首飛服役,但從技術領先程度和能力上,每年20億美元也比星箭的投入大,基本都是都秒殺全球,只有我們的‘星箭20S’能夠鎮壓它,所以我們還不值得驕傲。”
眾人默默的點點頭。
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這已經值的驕傲了,NASA的背后可是當今的世界霸主,星箭國際的背后指使當今的世界首富,除了星箭國際,還沒有任何一家私人太空公司敢和NASA對標的。
但也正因為如此,讓星箭國際的航天人戰意澎湃。
事實上,羅晟對于現在的競爭者SpaceX公司也好,藍色起源也好,亦或者內華達山脈、軌道科學等等這些私營航天公司也好,都只是視為中途關卡的小BOSS而已,贏了他們是應該的,這些小BOSS都是NASA養的小弟弟,NASA才是大BOSS。
而終極BOSS則是北美軍工體系,是那幾大王牌企業,是波音公司、是諾格、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外界都把星箭國際和SpaceX公司、藍色起源、軌道科學這些私營航天公司對標,根本就沒有往NASA或北美軍工體系去想,因為是個人都覺得這不靠譜。
但星箭國際就是有這么大膽的想法,夢想總歸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否則能對得起每年160多億美元的經費預算?
不過,羅晟倒也并不著急,BOSS要一個一個刷,關卡要一個一個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