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只有國家隊的基建集團能接這個項目。
由于地理位置的環境因素,發射場的建設還要面臨“三高”、“三強”因素,即:高溫、高濕、高鹽和強臺風、強降雨、強雷暴,施工隊就是要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展開。
若是置身于空曠的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中,人在這里顯得格外渺小,超過百米之高的建筑中高低配置了22層活動工作平臺,地面還得有提供火箭運輸轉移的軌道。
建筑平均每平米用鋼筋395公斤,這是項目承包商一輩子也沒碰到過的事情,密密麻麻的鋼筋,梁柱交叉節點既要滿足框架梁柱要求,又不能削弱鋼結構強度,施工隊伍必須要不厭其煩的校正。
發射場的發射塔距離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商大約3公里,由軌道相連。
此外,還要建立六個固定的火箭回收降落平臺,其中四個作為常規使用,兩個作為緊急情況備用。
羅晟看完了規劃資料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把資料放下便說道:“還有,公司盡快大舉招人,打造海基浮動回收港也得盡快上馬。”
“明白。”
羅晟:“公司預算夠不夠用?”
“還有1384億元人民幣,今年肯定夠燒了。”
羅晟:“那就年底在注資吧。”
海基浮動回收港,這是海上回收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駁船還是太小了,而且不大穩,將來的星箭20S超重型火箭滿足不了需求。
而新招聘的工程師將負責建造海上浮動的回收港,根據計劃安排部署到公海上。
地球上有70%的面積是海洋,而海洋當中至少有70%的面積是公海,所以地球表面一半的面積應該都是公海的面積。
星箭國際計劃在未來要建造20個海基浮動回收港,分部在全球公海上,未來建造太空天梯的發射頻率定然是相當高頻,不多準備準備將來肯定是回收不過來。
太空天梯本身就耗時,若是影響工程進度,梯子建造時長會不斷延長,這是羅晟不能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