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中午12點02分,藍星科技集團對外宣布就21世紀福克斯931億美元的收購正式生效。
翌日,21世紀福克斯也在深夜宣布進入退市整理,配合新東家的戰略進行重組調整。
消息一出,22日周一當天,21世紀福克斯的股價應聲暴漲市值沖高到了311億美元,此輪并購案也毫無懸念的成為了當天的頭版頭條消息,在國內外影視傳媒界引發巨大轟動。
《衛報》的文章標題:迪士尼終究是敗下陣來了!
《紐約時報》的文章評論道:“誰能阻止羅晟的瘋狂擴張?”
國外西方媒體報道此事帶著“傷感”和不甘的味道,將其視為“卑鄙的外鄉人”
國內的吃瓜群眾都是極為興奮,眾多主流媒體都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
什么“攻占好萊塢橋頭堡”之類的吸引人的標題不勝枚舉。
這的確是一場重大的勝利。
在藍星科技發布公告之后,《環球時報》在第一時間也發布了一條時評:“福克斯并購一案具有歷史意義,它標志著我國在世界媒體話語權上的一次質的飛躍,也標志著西方在媒體話語權上迫不得已的讓出一個席位,從此,來自東方的聲音將從好萊塢的山峰出發而輻射全球,是時候讓這個世界好好聽一聽不同的聲音了。”
能夠并購福克斯成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與人和,是可遇不可求的契機,正好這個節骨眼上紅杉大流行、西方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還得各種來求羅晟。
有求于人將必受制于人,就得付出一定的代價。
若非如此,老美是絕對不可能讓藍星科技成功并購福克斯的,多少錢都沒用,這不是一般的商業競爭并購案那么簡單,爭奪的是世界級的媒體話語權,背后的博弈是寸利必爭、寸步不讓的,除非不得不讓。
不過,能夠成功并購福克斯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華爾街幫了大忙,在背后瘋狂給助攻,因為羅晟愿意與這些資本分享豐厚的利潤,而資本當然也沒有理由拒絕了,華爾街資本是沒有國界的,哪里有利潤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才不會在乎其它什么。
華爾街出手的條件就是藍星影業要赴美上市。
羅晟顯然也華爾街達成了這筆交易,并購生效之日起,藍星影業便進入全面重組階段,從母公司藍星科技集團分拆獨立出來,在接下來將會用一年半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重組收購福克斯的全部業務,整合完畢就趕赴紐交所上市。
也就是在明年底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是2750億美元,可以說是影視傳媒界的銀河戰艦,Netflix公司和迪士尼公司目前的市值都徘徊在2000億美元。
藍星影業的背后加持著“羅晟效應”的神奇光環,不用懷疑,IPO上市破發的可能性極小,資本市場愿意支付更高的溢價來換取籌碼,破3000億市值問題不大。
而在一級市場給予原始股東估值1920億美元的低價值籌碼,等于一上來就給了華爾街資本的保底溢價,要不了多久可能就會溢價100%以上。
華爾街資本是什么德性,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羅晟不下血本他們也不會這么勤快“賣國”的,但只要價錢合適就可以賣。
這是很直接的交易,華爾街奔著利潤來的,希望利潤繼續奔跑;羅晟奔著文化輸出和媒體話語權來的,能分多少利潤是次要的。
雙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利潤個東西對于現在的羅晟來說早已經不是第一追求目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