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天界的人都在等待著接下來91小時又54分鐘后的結果,如果計算從地球軌道到月球軌道的時間,即整個地月轉移軌道所用的時間,那就是62小時又21分鐘。
業界也都在猜測星箭國際此番登月計劃是為了什么,媒體上也是眾說紛紜。
但就在“月宮1號”飛船發射后22個小時,即次日,羅晟忽然現身在廬州城的消息讓眾說紛紜的猜測都導向了同一個答案——可控核聚變!
因為在廬州城這里擁有一座全世界最先進的探索可控核聚變的裝置之一,即EAST項目的所在地。
羅晟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現身在廬州城,結合正在飛往月球的“月宮1號”飛船,實在難以不讓人往這方面去浮想聯翩。
搞不好,星箭國際跑月球去很有可能是去挖礦的,還不是一般的礦脈資源,而是被公認的可控核聚變最為理想的資源——氦-3物質。
不過這也是外界媒體的一種猜測,還沒有靠譜的官方消息證實,也就更加具有話題渲染性了。
于是乎又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激動,主要是國內的吃瓜網友們看到羅晟現身在廬州城的照片和相關媒體的報道,可謂是激動萬分,大主教終于要對可控核聚變“下手”了,也許永遠的五十年將到此為止。
另一種是擔憂,主要是國外的媒體人,毫不夸張的說國際上絕對是有一大批人不愿意看到羅晟染指可控核聚變技術,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恐怖故事。
本來在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域,作為后來者的華國人卻不斷前進,在這個領域早就成為了僅有的幾個領跑者之一。
如今,羅晟下場了,在眾多人看來這等同于疊加了一個超強的“BUFF”一樣,畢竟他一直在贏,一直在創造奇跡。
一旦可控聚變技術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對于全人類而言都會迎來天翻地覆的巨變,也必將改寫人類文明與科學技術的歷史進程。
……
今天下午,羅晟和他帶領過來的一支團隊來到了廬州城西郊科學島的一個實驗大廳,這里有一座三層樓搞的“鐵罐”,它便是EAST,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探索可控核聚變的裝置之一,也正是因為它的成功,讓華國人站在了核聚變可控研究領域的前沿。
“羅先生,久仰久仰!”
一名男子領著幾號科學家朝著羅晟走來,隨行的林雅向羅晟介紹道:“這位就是黎建甘,工程院院士,華國磁約束聚變專委會召集人,曾任國家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ARFT項目工程的核心人員,在廬州西郊科學島上深耕40年,致力于核聚變研究,EAST項目的負責人。”
“幸會黎院士。”羅晟與前來的黎建甘握手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