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前提是沒有外在美,就只能夠退而求其次了。”
“你這是在狡辯。”
…………
石青璇做飯很熟練,沒有多久就做好了。
兩人吃完后,天色已經黑了。
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李逸之閉目而坐,靜心聽著耳邊的蕭曲,讓他心靈一片空明。
感覺人就像是羽化登仙了一般,自由翱翔著云端,看周圍天花墜落,觀仙女翩翩飛舞。
良久,蕭聲漸歇。
李逸之不舍地睜開了眼睛,贊道:“青璇,你的簫藝已經近乎于道了,每一次聽你的簫聲,我的‘神’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讓人沉迷。不知道,你可否教我?”
石青璇狡黠一笑,說道:“教你也不是不可以,不知道你要拿什么來交換,畢竟人家拜師,可也都得有束脩的啊,你堂堂楚國公,總不能一點表示也沒有吧。”
李逸之啞然失笑,道:“這個當然,青璇你想要什么,盡管開口。”
“唔,我現在還沒有想好,你就先欠著吧,等我哪天想好了,再告訴你。”
石青璇想了想,最后頗為無奈地說道。
“好,一言為定。”
石屋中就有多余的竹簫,是石青璇平日里制作的。
接下來,石青璇從竹簫的取材、制作部分開始講起。
按照她所說,簫是根本,如果簫不好,簫藝再好,也無法發揮到巔峰。
講完了簫的制作,隨后便是樂理、簫藝技法等等。
石青璇講得認真,李逸之也聽得認真。
他可以過耳不忘,又能夠舉一反三,因而很快便能夠理解。
講到最后,已經是脫離了普通簫藝,而是音律音功了,這也是李逸之最看重的部分。
音功其實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真氣催動,一種是以‘神’催動。
這兩種方式的威力難分高下,只能說以真氣催動,殺傷力更廣,以‘神’催動,更為詭異莫測。
就像是白天在邪帝廟,石青璇和金環真都是以‘神’御音。
看上去風平浪靜,實則上最為兇險,金環真臉色蒼白,就是因為傷到了‘神’。
石青璇沒有絲毫藏私,不僅講了如何御‘神’,更有如何煉‘神’,這才是最為寶貴的。
一夜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第三天,李逸之和石青璇便一早結伴上路,來到了厲陽,然后雇了一艘船逆流而上。
一路上,李逸之或是向石青璇請教簫藝,或是與她站在船頭欣賞兩岸景色,或是談天論地,愜意自在。
半個月后,江船終于到了夷陵。
到了這里,再逆流而上就非常困難了,因為江水湍急,不是本地吸收航道的人,很容易側翻。
因而,接下來李逸之和石青璇,要么改為陸路,要么乘坐本地人的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