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某群山中,造化葫蘆內。
修養了三日,李逸之就完全恢復了過來。
看著眼前的如來袈裟和盤皇劍,他心中欣喜。
有著這兩件神器,造化葫蘆終于可以再次升級,成長到神器之王的層次了。
李逸之拿起如來袈裟,向上一拋,然后雙手結印,把一道道血色神光打入到了如來袈裟上。
隨后,如來袈裟便爆發出一陣強盛的佛光,并且快速變大。
轉瞬間,如來袈裟就變得遮天蔽日,完全遮住了造化葫蘆內的空間。
李逸之神情凝重,他手中手印一變,打出了一個個煉器陣法。
在煉器陣法的催動下,如來袈裟緩緩融入造化葫蘆中,在虛空中緩緩消失。
隨著如來袈裟的融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小千世界在快速擴張著。
大地越來越廣闊,天空也越來越高。
之后,李逸之如法炮制,把盤皇劍也融入到了造化葫蘆之中。
兩日后,小千世界終于停止了變化,與先前相比,完全是兩個世界了。
此時的小千世界,已經從原來的方圓百里,擴張到了方圓足足十萬里左右,可謂名副其實的世界;同時高度也從原來的千米,增長到了三萬米左右。
并且,天空中的光芒,也從原來的乳白色變成了金黃色,顯得無比的尊貴。
隱隱約約間,虛空中有著禪音傳來,讓人心生寧靜。
李逸之心中一動,念頭微微催動造化葫蘆,造化葫蘆就發出嗚嗚地沉重轟鳴之聲,卻竟然沒有被催動。
如果把以前的造化葫蘆比著精鋼劍,那么現在的造化葫蘆就是玄鐵重劍了。
雖然變得更加強大的了,但是作為主人,卻也需要更強的實力才能夠掌握,造化葫蘆就是這種情況。
雖然在等級上,已經不在造化舟之下,但是要讓李逸之來催動,并完全發揮其實力,卻是也極為困難。
“看來,我還需要建造雷池才行。唯有雷霆大陣作為能源,才能夠最大的發揮造化葫蘆的實力。”
“并且,建造雷池后,也可以以雷霆淬煉造化葫蘆,把各神器完全融為一體。”
造化葫蘆雖然達到了神器之王的級別,但是結構卻還不穩定,只能說是初步融合了,想要完全融合,還需要長期的熔煉。
李逸之眼中精光閃爍,思維快速轉動著:“如今這天下,擁有雷池建設圖紙的勢力不少,如太上道、乾帝、天龍道,甚至是諸子世家。”
“可是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天龍道是唯一的選擇。因為無論是太上道還是乾帝,都絕不會允許我建設雷池的。至于諸子世家,因為練氣體系的推行,早就把他們得罪死了,怎么可能給我雷池圖紙。”
“至于天龍道,雖然敖鸞和洪易關系親密,但他們也僅是合作關系,如果我能夠出足夠的籌碼,敖鸞想來也不會拒絕。”
敖鸞為人龍之身,繼承了太古龍族的傳承,擁有龍族大雷元池的建設圖紙。
雖然這個雷池比上造化道的萬化雷池,可也是頂級的雷池之一。
不過,李逸之并沒有急著去找敖鸞,造化葫蘆再好,那也是身外之物,遠沒有自身的修煉重要。
他盤膝坐在虛空中,緩緩閉上了眼睛,佛門十大經書,在他腦海中浮現。
這十本經書分別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大佛頂首楞嚴經》(楞嚴經)、《大乘妙法蓮華經》(法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長阿含經》、《地藏菩薩本愿經》。
李逸之準備好好鉆研這些經書,希望能夠增加底蘊,從而毫無虛弱期地渡過七次雷劫。
實際上,他目前的底蘊,已經可以堪堪去渡七次雷劫了。
不過,如果現在強行去渡雷劫,恐怕是九死一生,并且也不知道會有多長時間的虛弱期。
他自然不會讓自己,置身于兇險之中。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