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紀連海今年16歲,上高二,明年高考,這段時間住在奶奶家,弟弟紀連華今年7歲,也暫時由奶奶照看,今天他倆要回來吃個團圓飯。
匆匆出門,趕到張明揚家門口,喊了幾嗓子,因為他想見一見這個世界的張明揚。
可沒想到,張明揚父親卻說他今天不舒服,讓記連中捎信給老師再請一天假。
見此,記連中沒多說,客氣一番,匆匆趕往學校。
清晨微冷風吹著紀連中,打個冷顫,這個時候的乾州還是有些涼的。
熟悉的道路,剛出巷口南邊深坑,腦海浮現:這里是還沒有被縣一中填平蓋教師公寓樓。不過未來可是一棟棟的公寓樓會拔地而起。
道路兩旁還是郁郁蔥蔥的楊樹,沒有工廠和廢氣的污染,空氣沉醉身心。
此時,雖然革新開放的號角聲在不斷吹響,可還沒有徹底震動到西北的秦省,不過紀連內心卻隱隱有了一點想法,前世機遇,不可錯過,未盡之力,勢要重來。
十五分鐘后,紀連中就到學校門口,還是那熟悉的校門,哪怕有十幾年的時間差,但這門還是沒有變。
記憶中,很多學生吐槽過這個學校大門,前世自己25歲時回家時,經過學校,那時候大門也是這樣,真是“門堅強”
抬頭“青龍小學”四個大字熠熠生輝。
這字是自己班主任陳景所題,他的書法還是很強的。
宛然一笑,紀連中看著稀稀拉拉的學生走進學校,緊跟入校。
駕輕就熟走進了三年級班級,房子還是一如既往的破舊。
前世聽聞08年川W縣地震時,波及乾州,當時正值小升初,六年級有一王姓老師不顧危險,讓學生進教室抄寫練習題。
還說出“小小的地震,大的跑不了,小的不用跑”的雷人之語。
紀連中沒有經歷當時學生的境況,但也被那個老師的“敬業”精神感動了。
快上早讀,學生們陸陸續續來了,搬著凳子來到國旗講臺下,按著分配好的各年級位置,依次做好。
其實學校人不多,一共五個年級,每年級一個班,每班也就三四十人。
他們三年級41人,整個學校加起來,不過200出頭人數。
早讀開始,朗朗讀書聲響起,操場熱鬧起來。
看看周圍,算是熟悉,卻又感覺陌生。
記連中拿著語文課本,無聊的翻看。
“喂,紀連中,不好好早讀,干嘛呢,小心老師看到又說你?”一女聲把走神的紀連中拉了回來。
“哦!想事情,尷尬”紀連中側身看,原來是同桌張敏提醒他。
“尷尬?什么意思?”張敏一臉狐疑。
“糟糕,三年級還沒學習這個詞語”紀連中醒悟。
“哈哈,沒什么意思”紀連中打哈哈道。
“別走神了,趕緊把《山行》這首古詩背下來,老師上課檢查”張敏好心說道。
“嗯,知道,你趕緊背你的,我就背。”
打開具有時代感的書本,找到《山行》。
一看紀連中樂了,原來是杜牧寫的那篇《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對他也太簡單了,前世他可是經歷過父母逼迫背誦《唐詩三百首》的。
紀連中嘴角露出微笑,不以為意。
然后隨便翻看書本,一小會,竟不知不覺看完了整本三年級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