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木下擦了擦嘴角滲出的鮮血,咧著大嘴說道。
“就你?”
陳真不屑的搖了搖手指,“迷蹤拳可不僅僅是一種拳法,連我都沒有練透的東西,你還敢說弄明白了,那我就讓你見識見識什么才叫迷蹤拳吧。”
迷蹤拳是一個古老的拳種,他的來源有多種說法。
傳說之一,認為這個門派起源于唐末,傳至宋代由盧俊義(梁山好漢之一)在少林寺整理發展而成。后來盧俊義把此拳傳給了燕青(梁山好漢之一),自己引退,以后由燕青傳播這個拳法,故稱之為“燕青拳”。
傳說之二,燕青的門徒因為燕青上梁山造反而隱其名,故稱之為“秘宗拳”。
傳說之三,燕青上梁山時,施展絕技使雪地上不留足跡,追兵迷路,故稱之為“迷蹤拳”或“迷蹤藝”。
傳說之四,唐代少林和尚云游至四川深山叢林之中時,遇狻猊(傳說中的一種猛獸)相斗,其動作靈敏,自然柔順,剛柔相濟,神氣內藏,遂據此創編“猊拳”。
傳說之五,這個門派的行拳路線復雜,有如“蜘蛛巢狀”,具有可以瞞敵眼目的獨特步法,所以名為“迷蹤拳”或“迷蹤藝”。
燕青拳后來傳到清代的孫通,迷蹤拳傳入滄州青縣,在清代乾隆年間。當時的山東泰安人孫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習樹年,迷蹤拳藝爐火純青,被人尊為“萬能手”。孫通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傳下迷蹤拳。
此后迷蹤拳分兩個渠道傳入青縣,在青縣又分兩支廣泛流傳。一支流傳的具體情況是,孫通受風寒病在大屯村,幸蒙村里人照料。為報恩孫通將迷蹤拳在大屯村進行傳授。當時傳授的出名弟子有銅錘呂明、大刀韓七、快腿文林等人。這些人當時不僅在官府有一定的地位,特別是在武林界有相當的名望。后有呂明傳藝于北大港蘇家園的周達,周達和其子傳青縣大許莊的趙廷杰、趙廷楨和歐辛莊的楊福臣等人。
另一支流傳的情況是,孫通去東北途經靜海縣小南河村時,見霍氏宅屋環境秀麗、風景優美,料定若經授藝日后定出杰人。于是在霍家也傳下迷蹤拳,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孫通的高足。
嚴格來說,迷蹤拳不僅僅是一種拳法,他是包括了徒手,器械,硬功等在內的一整套武學體系,就連陳真自己,也只敢說參透了五六分。
霍元甲對迷蹤拳浸淫多年,陳真曾經和師傅切磋過幾次,有幸見識過大成的迷蹤拳是多么恐怖,所以才會覺得吉田木下的說法是多么可笑。
“來啊,你吉田大爺就沒怕過你,我倒要看看你能把迷蹤拳耍出什么花樣。”
吉田木下大放豪言,揉了揉剛剛被踢傷的胸口,扭了扭脖子,看上去信心滿滿。
李寺卻差點被他屬性面板中的信息逗笑了。
【吉田木下】
狀態:惶恐不安
“別看了,去找馮管事,他身上有好東西。”
張濟黔朝著李寺使了個眼色,陳真和吉田木下沒打多久,馮管事就跑進了廚房里屋,張濟黔看過電影,知道里面沒有另外出去的后門,為了防止馮管事狗急跳墻,硬生生搞出一條路逃跑,張濟黔干脆讓李寺先去把他拿下。
“行,那我去找他玩玩。”
李寺大大咧咧的應了下來,他查看過馮管事的面板,一個最高屬性不超過15點的老人,沒什么值得注意的。
“別大意了,看住他別跑就行。”
張濟黔皺著眉頭提醒了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在精武門呆了幾十年的老人,即使不會武功,見識也絕對不少,李寺可大意不得。
“行了,行了,知道了。”李寺揮了揮手,朝著里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