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歌先是向著外海方向前進,遠離了淺海珊瑚礁的范圍,然后深吸一口氣,開始全力向著海底下潛。
當下潛到一定深度的時候,他首先面對的就是越發深沉的黑暗和寂靜無聲的環境。
陽光無法穿透過深的海水,而生物數量的減少和幾乎感受不到的平靜水流則讓整個世界陷入了沉寂。
還好,這種環境莫歌倒是比較適應,早已習慣了特性提取狀態的那種對外界全無感知的狀態,如今的情況實在算不得什么。
然而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海水的壓強卻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他感覺自己的整個胸腔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迫力,即便氧氣仍然足夠,卻也開始出現氣悶和胸痛的現象。
然后是整個呼吸道,之后連耳孔都隱隱刺痛起來,聽覺中更是出現強烈耳鳴般的喧囂。
再之后,莫歌甚至覺得四肢都開始出現僵硬,心臟的跳動維持不住原本的規律,血液流動變得時快時慢起來。
然后就是類似醉酒一般的暈眩感,意識開始出現模糊的現象。
這全部都是越發強大的海水壓力導致的。
這種來自于海水壓力的影響其實與身體的強度完全無關,而是一種身體對于高壓力環境的適應性。
生物的身體畢竟不是潛水艇這樣的完全密封系統,因此海水的壓力會對全身上下的所有系統同步造成影響。
而最為關鍵的則是細胞內外壓力的平衡。
那些渾身軟綿綿的深海生物,正是憑借著這樣的平衡,在深海里活的好好的。
不過對于莫歌這樣用肺部呼吸的陸地生物來說,潛入海底首先要面對的卻是氣壓問題。
海水中每下降10米,壓力都會增加1個大氣壓,空氣的體積也隨之被壓縮一倍。
因此莫歌首先要應付的是體腔內氣體在水下形成的內外壓不平衡情況。
身體中含有的空腔,諸如耳孔、鼻腔、呼吸道、肺部等等,所有這些稱不上強韌的部位卻要與海水的巨大壓力相抗衡。
到了壓力極限之后,身體內部的血管都會受壓迫,之后就會導致四肢筋攣等現象。
再之后,就是氮醉的問題。
自然中的空氣成分是21%的氧氣和78%的氮氣,在巨大的壓力下,多余的氮氣會融入身體里無法及時排掉,這就會造成氮醉。
這一系列的問題似乎暫時無法避免。
實際上莫歌的極限下潛深度,也就是一百多米而已。
當然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沒辦法解決的,莫歌只需要捕獵一些能夠深潛的生物,收集一些相關的素材,再給自己加上深潛適應的特性也就是了。
只不過,這樣一來問題就復雜化了,為了一個簡單的發光能力,反而要先進行一個貌似沒那么快就能完成的素材收集和相關身體改造工作。
值不值當?
說起來深潛特性倒也不是只能用于如今面臨的情況,如今自己的主要活動區域正是海里,這方面的改造倒也挺有必要的。
不過暫時來說還是先看看現有范圍里能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標吧。
畢竟還是要考慮個效率問題的,離下次旅程剩余的時間也不是很多了。
時間就限定在兩天內吧,不行就要考慮來一次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案。
莫歌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