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莫歌收集到的這個巨齒鯊素材也是基于同樣的原理,通過對身體內部甚至是細胞程度的滲透壓調節來適應深海的水壓。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本就是大自然生物的一般做法,只是這兩頭巨齒鯊顯得特別變態,能力堪稱夢幻罷了。
只是莫歌當然可以將這種特性整合到自身,卻很可能無法完全達到同樣的效果。
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莫歌不是徹底的海生物種。
他身體內部的空腔,特別是肺部和復雜呼吸系統的氣囊,都會給極限深潛帶來更多的困難。
當然莫歌也可以徹底改造自身,比如拋棄肺部呼吸,改用鰓來呼吸之類的,只是他肯定不會這么選就是了。
甚至兩套系統并存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畢竟只要肺部和氣囊存在,那么體內空腔就肯定會存在。
即便是想徹底排出空氣,胸腹部的支撐骨骼也很難同步壓癟到甚至是內凹的程度。
還好他實際上也不需要玩什么萬米海淵的極限深潛,只要能夠大大加強潛水深度就足以令他滿意了。
方案確定,那么改造工作也就可以按部就班的進行了。
只是經過這一輪深入細胞級的壓力適應性改造之后,也不知道如今的他到底可以潛水到何等深度?
當然這種對于外界壓力的適應其實也不僅僅是在水中環境才有用,反過來想一想,在大氣壓強超過地球或者在極限高空空氣稀薄的情況下,這種能力或許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想必什么高原反應是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了。
第一個問題解決。
然后巨齒鯊還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
大概只有那傳說極為恐怖的咬合力了。
由于都是通過化石來推斷,所以關于那些遠古生物的各種能力向來會有不少爭議,而巨齒鯊的咬合力也不能例外。
有說36噸的,有說20噸的,還有更多僅僅是自己覺得應該是多少的。
但是有一個結論還是比較公認的,那就是巨齒鯊的咬合力應該超過了陸地上的代表性霸主——霸王龍。
莫歌的口部特性提取自《侏羅紀世界》的暴虐霸王龍,號稱【暴虐之口】,實際上最初的來源也是霸王龍,只是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基因融合改造罷了。
那么巨齒鯊的咬合力是否超過了暴虐霸王龍?
不是很確定。
而且咬合力這種事也不單是看表現出來的所謂多少噸這樣的數據,實際上和生物本身的體型也有著直接相關。
高達大幾十噸體重的巨齒鯊和最大體重十幾噸的霸王龍比咬合力,本就難言公平。
而如果是進行等比例縮放的話,那么這兩種生物又都遠未夠班。
比如一種名叫大嘴地雀的小鳥,如果按照比例來算的話,其咬合力足足是霸王龍的320倍之多。
當然這又涉及到以前提到過的小型生物更容易表現出高力量的問題,這樣的比較對于霸王龍來說同樣不公平。
總之這是個復雜的問題,在莫歌看來,所謂巨齒鯊的咬合力和大多數食肉動物其實也沒有多少本質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