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莫歌的實際接觸來看,雖然這些蝸牛的螺殼確實不見得有多厚,卻也不至于薄到連半毫米也沒有吧?
不過不管數據有沒有錯誤,莫歌看重的還是這種多層復合結構,并且也沒打算原樣照搬。
【消化金屬】,這是莫歌頗為看重的另一種能力,實際上鱗角腹足蝸牛除了那個神奇的螺殼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具有辨識度的特征,那就是布滿腹足上的大量硬質鱗片。
這些鱗片直接生長在蝸牛的腹足之上,甚至都沒有明顯的鱗片生長線,在這方面莫歌得到的資料中也有所矛盾:一方面有些人認為這些鱗片是鐵質,又有另一些人認為這是由殼蛋白構成的類似貝殼的物質。
還有一個疑問則是,這些鱗片到底是鱗角腹足蝸牛自己生長出來的,還是僅僅只是共生細菌的代謝產物的沉積?
這些未解之謎對于人類來說或許還需要許多的研究才能弄清楚,而對于莫歌來說問題則要簡單一些,他只需要確定鱗角腹足蝸牛到底有沒有消化金屬的能力,至于這個能力是來源于蝸牛本身或者是共生細菌則是無所謂的事。
另外就是【高溫耐受】,這個特性對于提高莫歌在極限環境的適應性其實是很有好處的,不過如果時間來不及,那完全可以等以后有空了再來進行這項工作。
總之,由于這種生物數量稀少,對其展開研究的人也不多,因此它們至今依然是一種充滿了未知的物種。
莫歌得到的資料里有不少令他疑惑的地方,卻不影響他直接用自己的根本能力進行嘗試性的提取,得到自己想要的特性。
【復合裝甲】,這是莫歌的首要目標,經過實際的感知和嘗試提取,莫歌確定了這項特性確實存在,至于和他得到的資料里有多少誤差倒是次要的事了。
在鱗角腹足蝸牛的三層復合裝甲特性中,最為讓莫歌看重的其實還是這種結構本身,至于構成三層結構的那幾種材質倒是不見得有多么重要。
雖然鱗角腹足蝸牛的原版螺殼號稱可以抵擋軍刀和步槍的子彈,先不論這種傳聞有多少真實度,單單從材質來分析就能知道那其實遠非最好的組合。
比如號稱最為堅硬的鐵質外層,實際上鐵的硫化物是不能稱之為鐵質外殼的,充其量也只是一種鐵礦外殼而已。
當然從硬度來看的話硫鐵礦的莫氏硬度在6-6.5左右,算得上比較硬的了,畢竟普通鋼鐵的莫氏硬度是4-5的樣子,除非高強度合金鋼,或者鎢鋼的莫氏硬度可以達到9左右。
而最里層的普通貝殼層主要成分是文石,莫氏硬度3.5-4.5,還略小于正常脊椎生物的骨骼硬度。
當然硬度只是材料強度的其中一項指標而已,而且莫氏硬度的劃分本來就比較粗略。
除了硬度之外,常用的機械性能還包括:強度、塑性、彈性、沖擊韌性、多次沖擊抗力和疲勞極限等等方面。
在這些方面,屬于類礦石材質的硫化鐵外殼和文石內層都絕對算不上優秀。
石頭這種東西,本就是堅硬卻容易碎裂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