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是異形系戰兵存在著體型限制的問題,對比莫歌此時的體型更是只能算是一些小不點了,但是在他看來其實兩個體系的戰兵算是各有優勢。
從戰斗力來說無疑是狂暴系有著絕對優勢,但是從成型速度來說顯然還是異形系占優。
所以在時間足夠的時候可以發展狂暴戰兵用于攻堅,而對于發展時間方面不用太講究的異形系則是非常方便的輔助工具。
還有一點,異形系戰兵還有數量上的超級優勢,只要環境中可供寄生的宿主足夠豐富,莫歌衍生體艙內的異形戰兵孢子簡直稱得上無窮無盡。
相比起來,由于狂暴系戰兵并不存在孢子寄生的機制,因此非得從幼體開始發育不可。
畢竟孢子寄生的生殖方式已經涉及到了異形生態的最根本機制,并不是那么好模仿的,而狂暴系與異形系暫時來說也存在著相當層度互相隔離的情況。
所以就此引申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狂暴系戰兵必然只能選擇從幼體開始發育,存儲位置與異形系的快捷戰兵存在共用衍生體艙內蜂巢結構的矛盾。
這首先涉及到在同一個區域內兩大系列分別應該存儲多少的問題,另外為了讓狂暴戰兵幼體可以在衍生體艙內安穩沉眠、等待莫歌的喚醒,一些有關維生和休眠的機制顯然也必須具備。
還好后者算是一些小問題,只需要一點不太復雜的設計融合工作就能解決。
至于戰兵幼體存儲數量的問題,莫歌覺得當然還是要以異形系為主,畢竟就算事先準備了眾多的狂暴系幼體,也不見得能夠找到那么多血肉資源以供它們成長。
不過這種數量分配上的考量只能算是在現有條件下的優化選擇,還不算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容納下更多的幼體,在維持幼體基本生理功能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幼生體的體型會是個很好的辦法。
剛好莫歌也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也趁著《巨齒鯊》世界中的一番準備收集過相關的一些信息。
在地球的自然界中,幼體和成體體型差別巨大的生物其實有不少,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熊貓,或者是更加極端的例子袋鼠。
不過這些都屬于哺乳動物,雖然幼體的體型確實極小,像是袋鼠剛剛出生的幼崽大概只有幾厘米大幾克重,但是其實這些幼崽并不具備獨立的生存能力,如果沒有成年雌獸的保護和母乳的喂養根本活不下來。
所以更合適的素材或許是旗魚,據說其幼體僅僅只有三四毫米大小,而成年旗魚的體型則可以達到三米長。
并且顯而易見的,旗魚的幼崽可享受不到什么來自母獸的保護,即使只有幾毫米大小,它們也必須具備基本的覓食本領。
這個特點對于莫歌來說很值得借鑒,雖然此時他對于生物特性的把握程度已經提升了很多,說不定也能以異形破胸體為基礎,慢慢改造出體型更小卻同樣具備著基本生存和進食能力的幼生體,但是在擁有現成素材可供參考的情況下自然還是會更加簡單一些。
而旗魚這種生物的分布范圍莫歌早就特地了解過了,對于長時間在海中廝混的他來說,這種分布范圍廣泛的魚類應該并不難找。
因此在繼續改善各種戰兵模板之余,莫歌也以一種相對緩慢的速度在海中巡游著,大部分精力當然還是放在感知空間之中,僅僅保留著一部分精力進行自身航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