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一定彈性的橢圓形外層皮膜,是類似異形在宿主體內生長過程中包裹在破胸體外部的胎盤結構,作用也和正常的胎盤沒啥區別,都是為了給幼體提供一個適宜且穩定的環境。
而當幼體在母蟲體內發育到一定程度,連同皮膜一起被生產出來之后,里面的戰兵幼體在落地之后當即開始扭動起來,迅速頂破了胎盤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此時誕生的這些異形戰兵幼體,已經不是直接由莫歌制造的衍生體,而是母蟲利用保存于自身基因中的戰兵模板生產出的二代版本。
不過除了體型同樣被壓縮到十厘米左右的體型之外,從外表上來看它們和正常的異形破胸體其實沒啥區別,剛剛接觸到外界環境的時候,這些圓頭小家伙似乎還有些好奇的搖晃了一會腦袋,然后很快被不遠處的阿拉奇蟲族血肉吸引,飛快游動過去開始了瘋狂的進食成長。
效率還可以。
觀賞著二代版戰兵活力十足的進食過程,點了一遍數量的莫歌表示滿意。
從初步統計來看,大概每一頭母蟲兩分鐘就能產下一只戰兵幼體,以四十只異形母蟲為例,一分鐘就是二十只幼體的產量,一個小時就是1200只。
按照這么籠統計算的話,再過四個小時左右,當第一批二代戰兵發育成熟的時候,整個戰兵群體的數量大小不論的全加起來應該能夠達到近五千只,然后再過幾個小時這五千只戰兵將會相繼發育成熟。
然而這差不多就是極限了,畢竟食物就那么多,別看之前一戰阿拉奇蟲族足足丟下了五千多具尸體,但是這些被稱之為兵蟲的阿拉奇蟲族基礎單位體型也就是三米高五米長,由于它們節肢生物的外形特點,實際上身軀并不大。
就跟長相怪異的變異蜘蛛似的,別看腿長,實際上軀體沒想象中那么大,整體500公斤左右的體重,單是那一身堅韌的外骨骼估計就得占去小半還不止。
所以這種東西真正能吃的部分并不多,一只阿拉奇蟲族的血肉培養一只莫歌所屬的戰兵,已經是比較滿打滿算的結果。
這也是莫歌僅僅只培養了當前數量母蟲的原因,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培養更多的母蟲也是浪費。
而且實際上,母蟲的數量并非是四十的滿數。
【爆炎異形】母蟲,數量十二。
【自爆異形】母蟲,數量五。
【強酸異形】母蟲,數量十二。
【觀察者】母蟲,數量一。
這是莫歌生產的第一批母蟲,總共數量三十,在移動狀態下一個小時可以生產900左右數量的戰兵幼體,如果具備了穩定環境,母蟲們增生出巨大的產卵器之后,生產效率還將大大提升一截。
目前來看暫時是夠用了。
但是這樣數量不就對不上了嗎?說好的四十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