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彈兵和轟炸甲蟲的組合,使得異形大軍在每次戰役的開始階段都會陷入單方面遭受遠程轟炸的困境。
也正是這時候,莫歌一方才深刻理解了之前阿拉奇蟲族要冒著極端致命的遠程酸液和火焰的洗禮,好不容易才能到達對手面前是一種何等痛苦的體驗。
任何一只轟炸甲蟲如果落在異形戰兵密集的地方,自爆開來起碼也能拉著三四只異形戰兵同歸于盡。
特別是轟炸甲蟲本身體型只有二三十厘米看起來實在不值一提,這種交換比例就更加讓莫歌內心滴血。
莫歌一方或許可以無視這點不利因素選擇忍耐,畢竟擲彈兵的數量不是太多,所以單位時間內被扔過來的轟炸甲蟲其實比較有限,相對于此時整體種群數量已經達到上百萬的異形大軍來說不算是太大的損失。
只要強令異形戰兵硬頂著轟炸前進,克制本能的躲避沖動絕不擾亂隊形,其實對于整場戰役的勝負影響并不大。
不過這種挨打難還手的狀態顯然是令人郁悶的。
解決的方法有二。
首先就是利用現有的資源,在每次開戰之前派遣具備飛行能力的爆炎戰兵,整編成小隊直接突襲蟲族的后方,將那些數量不多的擲彈兵先一步消滅。
當然在這種敵人滿編的情況下進行突襲,這些爆炎戰兵必然會承受巨大的損失,不論是跳躍者、熱螢的飛躍反擊,還是碎擊虎蟲的硬質甲殼噴射,亦或者是坦克蟲和脈沖蝎子的高能攻擊,都足以殺死這些拼死俯沖突襲的戰兵。
實際上在最初遭遇擲彈兵和轟炸甲蟲的時候,莫歌一方采取的正是這樣的戰略,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問題只在于己方的損失實在不小。
還好數量茫茫多的轟炸甲蟲其實用不著一一消滅,只要沒有了擲彈兵,蟲族的這種組合攻勢自然就展不開了。
第二種應對方法,就是莫歌針對性的進一步開發異形戰兵模板了。
已經不需要時刻親自指揮異形戰兵大軍的莫歌在默默潛伏之余,也在積極的做著一些本職工作,比如制造更多的異形王蟲、異形母蟲幼體,為異形戰兵種群的繼續擴張提供源動力。
另外就是根據不同的需求開發全新的異形模板了,為了應對擲彈兵和轟炸甲蟲的組合,莫歌決定設計一種更具突襲能力的新單位。
想要突破茫茫蟲海的封鎖到達蟲族部隊的后方,硬碰硬顯然是不靠譜的,所以莫歌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小型化,快速化,飛行化。
當然太過小型的飛行單位戰斗力就十分堪憂,最現實的方式就是采取自殺性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