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緊挨著的數百萬蟲子,足足蔓延成一個方圓近十公里的不規則區域,等到距離進一步拉進之后,龐大的群體很直觀的讓旁觀者體會到,“漫山遍野”絕不只是一個形容而已。
從剛剛看到蟲子出現之后沒過多少時間,莫歌通過王蟲“轉播”的畫面中,視野里已經全都是各類蟲子的身影。
其中當然還是以阿拉奇兵蟲占據絕大多數,但是在稍微靠后一些的位置,更多的特殊單位引起了莫歌的重視。
有體型與兵蟲差不多,外表也差別不大的虎蟲、噴射虎蟲、碎擊虎蟲。
有時不時飛躍而起的跳躍者,倒是數量不多,也沒有看到熱螢的身影,大概是因為周邊的平原環境不太適合它們活動。
有體型更大的坦克蟲、電漿蝎子和外形奇異的擲彈兵,它們數量不算太多,卻是蟲子的中堅力量之一,同時也是導致蟲子大軍行動緩慢的一大原因。
但是最顯眼的卻是數量僅僅只有十只左右的巨型甲蟲,它們外貌體型各異,有的身上長滿了粗壯的荊棘,就像是滿身尖刺的鋼鐵戰車,有的則是一身裝甲油光水滑,卻反射著冷硬的光芒。
但是有一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這些巨型甲蟲的體型都非常龐大,超過了腳邊所有的其他蟲子,猶如一座座移動堡壘一般緩步前行。
它們的步伐極大,但是頻率卻比較緩慢,因此整體速度其實也沒有比普通坦克蟲或者脈沖蝎子之類的蟲族單位快到哪去。
然而就是這種緩步推進卻又無可阻擋的碾壓姿態,簡單而又強大,使得種群數量已經發展到如今程度的異形族群也是無可奈何。
并非絕對無法殺死,只不過與巨蟲同行的阿拉奇蟲族大軍也不是吃素的,反而是讓莫歌一方也嘗到了對手采取協同作戰的威力。
不過這一次有了狂暴巨鱷的支援,或許形勢又會有所不同。
于是,就在莫歌一方的緊張準備中,在阿拉奇蟲子幾乎要壓制不住狂奔沖動的迫不及待中,兩類個體數量龐大的種族展開了一場堪稱慘烈的戰役。
距離兩公里。
莫歌一方首先發動,那些肚子圓滾、看似虛胖無力的轟炸異形突然振作了精神,扇動了幾下兩三米翼展的飛翼,在巨大力量的帶動下迅速升空。
起碼有數千轟炸異形在此時升空,它們一改身處地面時候的病懨懨姿態,將自身的全部生命力在此時點燃,刺耳的鳴叫帶著沖天的銳意,在同族本陣中稍一盤旋,然后紛紛撲向遠方。
這是王蟲們在長時間的戰爭中總結出的經驗,有著莫歌的居中調度,任何一只王蟲的有利發現都有可能成為全族的財富,通過莫歌的精神連接分享給不同族群的指揮者。
在敵人前鋒到達兩公里左右的距離發動第一輪空襲,正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界限,如果發動時間太早,那么那些飛行速度極快,但是體力下降也極快的極端生物最終戰斗效果就會受到影響。
而如果發動時間太晚,那么射程達到一公里左右的擲彈兵就有機會將不少轟炸甲蟲扔向異形本陣,照成不必要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