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振宇的身影消失在李春秋的視野盡頭后,李春秋才坐正起來,然后打開了禮盒。
金絲銀帶落下,在禮盒里頭放著一塊老玉和一個紙條。
李春秋拿起來了旁邊的紙條,上面寫著:疑似傳國玉璽殘落之處。
字跡圓潤,是王振宇的手跡。
“傳國玉璽?”
李春秋握著手中的寶玉,雙目之中泛起一絲狐疑。
傳國玉璽,國之重寶。
哪怕是上面的一塊碎玉也是稀世之珍,況且傳國玉璽和其碎玉已然在歷史的煙塵之中遺失了半個千年。
手中這一塊多半是假的。
盡管料定手中的玉石是假的,李春秋還是將其收了起來。
禮是禮,情是情。
人生在世,李春秋一向是秉承著:滴水涌泉。
無論是恩還是仇,半點不錯漏。
李春秋站起來身來,結了賬后走出了咖啡館。
對于死亡,很多人很畏懼,獨獨他卻早已經看透了。
他二十加冠的時候便對自己說過:自己這輩子,不妥協,不后悔,活夠了便去死。
這近四十年時光,他也算將自己想做的做完了,死亡并不足以他去畏懼了。
走在湛藍的天宇下,泰山巍峨。
自上古三皇五帝之后,秦始皇接上古先賢于此地封禪祭天,自此后泰山封禪便是世間人皇標榜自己功績的必做之事。
非大功業、大氣魄、大豪氣者不可封禪于此。
李春秋靜靜的站在泰山下的人潮涌動的廣場之上,抬頭望著雄壯奇絕的泰山。
泰山落下巨大的陰影將廣場遮蔽了四分之三,勢法混成,分割陰陽,是那般的動人心魄。
李春秋喜歡春秋戰國,最開始或許只是因為他的名字叫做春秋,而后來卻是因為秦始皇。
李春秋與秦始皇的故事,說來不過是來自他讀的第一本書《史記》,《史記》雖多,唯《始皇本紀》最令李春秋心馳神往。
“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英雄如此。”
李春秋沐浴日光,閉上了雙目一瞬間似乎回到了兩千年前,秦始皇封禪之時。
那巍峨高山之上,一身著黑色龍袍的偉岸的男人站在筑土祭壇之上,玉刻金泥環繞與其。
“唯恨生不逢時,多少豪杰葬在洪荒歷史之中,此生而不得見。”
李春秋仰面嘆息道。
廣場之中,他負手而立,長吁而短嘆。
人群不由得對他指指點點,但他卻絲毫不在意。
生死都淡了,還管什么世人眼光。
而正在此時忽然異變,泰山大地忽然間晃動了起來。
李春秋身形一搖,皺眉睜開了雙眼。
入目之處是地動山搖。
大地在這一刻不再像是往日的平靜,平整的水泥地面之上萬道溝壑霎時縱橫。
驚呼聲、地面的開裂聲,有山石倒塌的轟鳴聲。
李春秋一時間難以分別有多少聲音在他的耳邊響徹。
地震了!
整個大地都要搖晃了起來,如同車斗的巨石像是大地之上沙粒般抖動著。
山石隨著大地的抖動從山川溝壑之中傾斜而下。
李春秋連忙蹲下身子保持自己的穩定。
但是,還沒有等他回過神來。
“轟隆!”
巍峨泰山一瞬間傾倒,萬丈山體側滑了下來。
山體遮蓋了陽光,將整個廣場籠罩在了巨大的陰影之下。
天塌了!
那一刻,泰山崩于前。
萬丈高山,崩于頃刻之間。
李春秋隱約似乎看到了一塊刻滿金色銘文的石碑朝著他砸落了下來。
緊接著,視野之中徹底的一黑。
李春秋心中最后的一個念頭是:死而天崩,泰山為墓,何憾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