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在東方剛剛露出點魚肚白的時候,整個邯鄲城都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音,大街之上,除了秦國商隊之外,連一個人影都看不到。
但是有間客棧卻已經坐滿了,各個氏族的人來的很早,甚至比蒙恬來的都早。
秦國發來的是請帖,但是沒有氏族敢把那真的當成請帖,那是最后的通牒,要么生,要么死。
秦銳士的長刀可不認人。
趙國所有的氏族都相信,如果有哪個氏族沒到,那么第二天大家就可以像今天給趙國王室收尸一般,給那個氏族收尸。
“今日來了的,秦人會記下,沒來的秦人也會記下。”
開篇就是一句狠話,這是**裸的威脅,蒙氏兄弟連客套話都懶得說,他們巴不得多些不長眼的人給沖點軍功。
“客套的話,蒙恬也不多說,穩住趙國局勢到公子政派人來接管就好,做到,你們貴族雖然保不住,但是可以略受優待,做不到,趙國也不需要什么貴族了。”
駐守有間客棧的秦銳士戰甲之上的血跡都沒有洗凈,整個客棧之中都是血腥的味道,這種情況哪里有人敢說不,槍打出頭鳥,這時候被秦國記下小本本,不死也離死不遠了。
蒙恬看到沒有人開口反駁點了點頭。
“當然,諸夏一體,只要趙國人不添亂,中原當是一視同仁。”
諸夏一體,這是秦國半和平式接管整個中原的基礎。
流血當然也還是會流血,但是不過是貴族之血罷了,黔首不會多死一個。
聽到諸夏一體的保證之后,趙國剩余的氏族神情不由的緩和了幾分。
“秦授天命,理當如此。”
在第一位氏族開口之后,眾氏族很快就全面倒戈,開始議論如何穩定趙國局勢。
這是輿論與拳頭的雙重威力,當然也是因為趙國鐵桿幾乎被殺完了。
秦銳士的刀終究是又快有狠。
諸侯相爭留有“全尸”這是習慣,就像是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后,還是給商朝留了封地,但是嬴政不準備再用所謂的“分封制”,他決定徹底掀桌子,有意見的,可以找他來談談。
…………………………………
七日后,燕國都城薊,燕王宮中,燕王喜死。
與之同時,韓國都城宜陽,韓王宮,韓王身死。
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宮,齊王身死。
只有韓王宮之中,因為韓非之固,特赦了幾位,其余皆是連根拔起。
…………………………
剛剛到達魏國境內的李春秋,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他不由的嘆了口氣,至少不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了,總歸比原有應該算是進步了。
“接下來,便是魏國和楚國了,看來在我回到太陰學宮之前,中原至少可以算是統一了。”
李春秋短暫的失神了片刻,見證歷史本身就是一種奇妙至極的感覺。
但是他還有更多需要思考的,等待秦國穩定局勢之后,或許他應該開一方世界給秦國練練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