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里,李承乾帶著徐梁,便開始沿著遼河尋找合適的位置。
高句麗的主帥樸不道,可不是一位泛泛之輩。將二十萬大軍分幾處駐扎,將整條遼河岸,守得如同鐵桶一般。
任何平坦地勢適合架橋的,都已經派兵駐守了。就連整條遼河都見不到一條船。
而且這樸不道還在對岸修建了高臺,高臺上設有強攻硬弩。而且備有引火之物,為的就是提防唐軍架橋,或者是打造戰船強肚遼河。
所以走來走去,李承乾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只能一臉無奈的對徐梁說道:“看來這樸不道可并非等閑之輩呀。”
“殿下說的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找到一處合適架橋的位置。還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徐梁點了點頭后說道。
“咱們兩個這樣瞎轉悠也不是個辦法,不如去一趟張士貴的大營。看看他那邊準備如何應對吧。”李承乾說完之后便催動戰馬,向著張士貴的大營而去。
……
原本張士貴和蘇定方,共計在遼河岸邊屯兵二十萬。后來被李承乾將蘇定方調走,而且同時還調走了五萬人馬。
所以如今張士貴賬下還有十五萬人馬。這十五萬人每日的用度可不小,每日看著軍糧減少,張士貴心中別提多著急了。
為了可以盡快打破僵局,張士貴從幽州調來了大批船工。如今正在加緊趕制戰船,大有要與樸不道一決死戰的駕駛。
如今張士貴正在中軍大帳之內,突然聽到有人來報,說李承乾來了。
聽說李承乾來了,可把張士貴樂壞了。二話不說急忙出迎,真怕去的晚了讓李承乾跑了。
看到李承乾之后急忙行禮說道:“我的殿下呀,你可算是來了。我張士貴頭上的頭發都要愁的掉光了。”
“張將軍何必如此,不就是一條小小的遼河嗎。難道就能擋住我大唐鐵騎不成?”李承乾笑著對張士貴說道。
“殿下您是不知道呀,這遼河對岸的樸不道可非等閑之輩。我曾幾次派人強攻,最后都是折戟沉沙損兵折將。”
“就連原來準備的那些戰船,如今已經一條不剩。現在我真是望遼河而興嘆啊。”張士貴嘆息了一聲后說道。
“本王看大營之前的這段河道水流比較平穩,倒是可以架設浮橋。不知張將軍可嘗試過?”李承乾指了指面前的遼河開口說道。
“我還真就想過這架設浮橋之法,只是浮橋還沒架到一半,就被對方利用火油給燒了一個干干凈凈。”張士貴一臉無奈的說道。
“那是以前,本王沒有來的時候。如今本王來了,那一切就都不一樣了,從明天起你便準備架設浮橋,記住聲勢搞得越大越好。”
“而去這次要架設的浮橋,可不是那種普通的浮橋。是一座寬要達到十丈左右的浮橋。”李承乾開口對張士貴說的。
聽到李承乾的話差點沒把張士貴嚇趴下,十丈寬的浮橋那不是開玩笑。如果真的要能架成的話,這遼河還不如同平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