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過李世民以后,李祐就帶著這些自家手下,也是他實際上最為看重的班底,回了自己的地盤。
除了勉勵幾句以外李祐也沒多說什么,真正想要收服他們,同樣也得到了封地上以后了。
那時候李祐才能真正的展露一些自己的本領,想必打服他們才是最快讓他們心服口服,贏得他們忠心的途徑,強者往往只會佩服比他們更強的人。
至此李祐這次去往自己的封地上所需要帶的班底,就算是全都到齊了,還有些心目中的人選,就需要到了封地以后再靠自己去征辟了。
在李祐表示過自己要之官以后,他的封號和封地就調整過了,李祐還是如同歷史上一樣得了個齊王的封號,拜為都督齊、青、萊、密等五州諸軍事、齊州刺史。
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一直維持著燕王的稱號,都督幽、易等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
雖然李祐曾經說過自己希望為大唐,為李世民做個守門人,可李世民顯然沒打算真的讓李祐去當個邊王,接替曾經羅藝的角色,為國駐守東北方大門。
至于是不想讓李祐去吃苦,還是不信任李祐的軍事才能就不好說了。
李祐自己是覺得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誰讓他在李世民心中就是個一事無成的固定形象呢,怎么看也不像個能打服那些是降時叛的游牧民族的狠角色。
改到齊魯大地上,只要李祐自己不是太作死,總不至于丟了性命,也不至于把大唐的邊疆給禍禍完了。
至于齊王府的班底,在李祐自己看來,簡直是史詩級的豪華,于旁人而言卻是有點寒磣,不過李祐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齊王府長史正是李祐在李世民跟前好不容易留下來的老師薛大鼎,總算沒變成那個小肚雞腸偏偏還頂著直臣的名頭打不得罵不得的權萬紀。
在其他人看來,這位也是李祐麾下唯一算是靠譜的人才了,還不是特別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制不住李祐。
薛大鼎去到齊州以后,除了需要繼續教導和督促李祐以外,其實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當齊州的有實無名的一把手,以后齊州的大小事務都得靠他來的。
薛大鼎曾經有過治理地方的成功經驗,所以李祐對他的本事是很放心的,尤其是這位治理地方時也是以溫和著稱,正和李祐的理念。
而在文官方面其實李祐也有要來另一個人才,嗯,應該說是允文允武的奇才,之前還只是個縣尉的劉仁軌,那個一戰打的倭國八百年不敢窺視神州,從而青史留名的抗倭名將!
至于李祐麾下的武將,目前主要就是賈振晨這個老班底,還有席君買這位超級猛將了。
而沒有出現歷史上李世民安排的那位,號稱謹慎正直,其實就是有點認死理的京兆韋文振,一個和權萬紀比著在李祐身邊聒噪的家伙。
手底下無論文武都有了傳說級別的人物,李祐自然是偷樂不已。
另外他在宮內的眾多手下,肯定也要帶去一些的。
護衛和侍者當然是以他確定其忠誠可信的為主,可有些雖然明知道是眼線,李祐也準備帶過去。
無非是到時候安排到不重要的崗位上唄,總好過再花費很多心思去甄別哪些人是剛被收買的。
有些需要刻意透露出去的虛假表象,或者要放出去的煙幕彈,也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