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被憋急眼的劉備,于是叫人來重新商議政策。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唯一的選擇就是直接干他丫的,但是這話卻不是那么好開口的。
關鍵是就眼下這個實力,怎么穩妥的拿下益州,別被反過來吞了是個問題。
就他們眼下待這個地方,旁邊還有楊懷、高沛等劉璋派給他的白水關將領,也是益州麾下的名將呆在旁邊呢。
劉璋又怎么可能那么傻直接把兩萬人馬白送劉備,當然是讓自己的心腹大將統領著,名義上是協助劉備,實際上怎么可能少了監視他的意思。
這倆人帶的兵力可比劉備自己的班底要多一倍,即便劉備這一年多時間里“厚樹恩德,以收眾心”,這倆將領都成了他的小迷弟了,可要是劉備真個反水,到時這倆人肯定也不會就這么給劉備幫忙的。
他們和手下兵將可都是益州人,不砍劉備才怪呢。
關鍵時刻,還是得龐統這位陰謀家給劉備出主意。
他和法正,賈詡這類人物差不多,更像是春秋戰國時的策士,那是真的只講利害,不管仁義,只講成敗,不講立場,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主。
就算這是電影世界中,諸葛亮也是能輕易犧牲老將趙云的主,也沒陰到這位人雖然丑但肚子里壞水足夠多的家伙的程度。
龐統給了劉備上中下三策。
上策:陰選精兵,晝夜兼程,偷襲成都。
簡單的說,劉璋軍事能力很差,又對我們沒有防備,可以干他一發意大利炮!
下策:退回白帝城,與荊州相呼應,徐圖益州。
這兩策顯然都不咋地,劉備入蜀的軍隊也就一萬多,就算劉璋再沒有防備,也不可能讓劉備一舉偷襲得手。
而且劉備一走,白水關的楊懷、高沛必然動手,到時候南北夾擊,劉備必定全軍覆沒。
而下策劉備自然也無法接受,這等于他一年多白忙活了。
他已經五十三歲了,就算漢高祖這種老皇帝,在他這種年紀都已經統一天下了,而他還連個影子都沒有,時間寶貴,徐圖不起啊!
所以,關鍵還是中計。
龐統顯然深諳和領導說話的藝術,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同時擺幾個不靠譜的建議,這樣領導就會選自己最靠譜的那個建議。
而這樣的“上中下三策”病還不是國人領導獨有的,老美那邊秘密戰線上都喜歡這么玩。
結果出了幾個國際影響力巨大的破事,就是不懂行情的領導把本來用來湊數的不靠譜策略給用了,再加上執行過程中層層下達后難免有點偏差,然后就出了諸如水門事件等丑聞。
不過好在這時候的劉備還是很清醒的,他選了龐統的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