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他參與到這爭霸天下的游戲里來,打仗打的這么出心無愧的,可不是為了過一過爭霸天下的癮頭,而是為了完成系統任務的。
換言之,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幫劉備打天下,最后一統三國,提升自己的軍事和統領水平也只是順帶著的事情。
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沒有過什么自立為王的念頭,甚至一直在極力避免出現眼下這種局面。
以往他每次出戰就都是打仗最積極,但是上繳兵權也是最快最及時的,從來都沒表現過對權力的一丁點的眷戀,也從不去搶劉備這個主公的風頭,為的就是防止出現這種情況。
只是沒想到會被曹操通過這樣的手段,再次引爆這種權力上的矛盾,而且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李祐就沒打算順應曹操的心思,也希望盡可能的減少和劉備之間的隔閡,所以面對這個事,李祐一直在考慮的都是如何在顧慮劉備的觀感的同時,也要安撫好手下人如馬超他們這些的感受。
這些人還不是想著功成名就,畢竟功名利祿這幾個字與他們而言是很實在的東西,尤其是馬超這種性子的。
剛開始李祐其實有打算直接給劉備說,他想調回南郡那邊,直接面對孫吳,因為很顯然經過這事以后,孫吳那邊和劉備這邊也會心生隔閡的。
好處都讓劉備得了,孫權那邊又沒啃下合淝這個看著肥膩的硬骨頭,自然會生出從劉備這邊找補回來的想法。
而李祐頂到抗擊孫吳的前線上去,可以說最為直接的表明了自己無意于涼州割據,也能防止歷史上的悲劇重演。
可隨即他就得到了消息,本來消化新得到的地盤的關羽,干脆的選擇了和趙云換防。
這是擔心趙云這位李祐小弟出身的常山組派系,直接和李祐來個左右夾攻,取劉備而代之啊,誰讓曹操搞得詔書是頒行天下的,關羽在荊南那邊的自主權又足夠大。
此時再有此提議,就成了對關羽的不信任了,也難保不會讓人以為他是為自己找借口,乘機擴大地盤。
所以琢磨了一下,李祐還是給劉備那邊去了封八百里加急,信里主要表達了幾個意思。
第一層,先給劉備請了個罪,順便表一下忠心,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接受曹操封賞的意思,他還是寧愿做劉備麾下一個小卒,也不會去曹操那里恰飯。
第二層意思,就是告訴劉備,他覺得孫權那邊很可能會有異動,如今魯肅病重,眼瞅著要不久于人世,下一步繼任孫吳大都督的必然是呂蒙,這位對劉備可不算是很友好,主張的也是對外征伐,幾乎可以肯定他會對南郡動手,畢竟打南郡孫吳那邊是借口最足的,誰讓那是人家借過來的呢。
所以他愿意匹馬入關,去劉備麾下聽令,以便張飛回荊南那邊幫著關羽一起抵御孫吳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