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此次大勝以后,李祐的聲勢自然是越發強大,整個梁山也恢復了曾經的輝煌,加上一些個官軍的加入,相比剛來到青州地面時,梁山的實力反而更強大了,這還是沒把李祐和一眾強悍的手下計算在內呢。
之后的進程就全都如同李祐所預料的那樣了,他的勢力越來越強,在梁山之中硬實力也是逐步強于晁蓋了。
尤其是隨著戰斗的次數越來越多,李祐麾下的人馬也是越來越多,真心投靠他的將領可比投靠晁蓋的要來得多上許多。
而新加入的那些個無論是官軍還是匪軍又或是民團,大都在李祐麾下抱團。
所以沒用太長時間,就有手下隱約的暗示,要不要火并了晁蓋,讓李祐來當這個梁山老大。
李祐不急著回歸,也想盡善盡美的完成這個任務,讓他順理成章的一統梁山,而不是靠著火并削減太多梁山的實力,所以并沒有同意火并的計劃。
不過等到林沖和花榮他們也都紛紛向李祐表達過類似的意思后,李祐知道也是時候進行最后一步計劃了。
于是等到晁蓋一如歷史上那樣中了毒箭后,李祐順帶手的把吳用也送到了敵人的弓弩前。
沒了這一文一武兩個頭頭,剩下的頭領絕大部分都是支持李祐的,就算原本晁蓋的麾下,對李祐那也是由衷的敬服,所以這梁山上的頭把交椅很自然的就成了李祐。
也就是說,李祐就這么順利的完成了一統梁山的任務。
“那么,就是這樣了,我也該走了。”
系統如今的規則也是有所不同了,李祐雖然得到了系統提示,已經完成了主線任務,可以回歸,卻不再像以前那樣必須要立刻回歸,還是可以停留十二小時的。
這點其實上次《三國之見龍卸甲》的世界就已經是這樣了,只不過上一次李祐沒做太多的停留,只是選了一個合適的時機,給蜀漢的眾人們一個難忘的分別。
也算是為他一直為之奮斗的統一天下的事業最后一次保駕護航,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可那次他是孑然一身,自然是想走就走,這次就不一樣了,在《水滸傳》的世界里還有值得他留戀的人和事,總要做好安排。
雖說不是安排后事,這意思也是差不多一個意思。
潘金蓮這邊也就罷了,不是李祐拔鳥無情,但是摸著良心說,他就是饞潘金蓮的身子罷了。
給她多留些錢財,讓她過上好日子就算是對得起她了,畢竟她之前的做派在李祐心里還是留下了疙瘩的。
至于說李祐走了以后她再出軌……想必武松會弄死覬覦她的混球的。
而對武松這個弟弟,李祐自然要安排的妥帖一些,和梁山一樣,都要給他們指點一個合適的前景才行。
想讓這些人相信他指點的才是正確的道路非常簡單,李祐當著它們的面來個白日飛升就完事了。
這不給眾人排好了位次,甚至當眾宣布過自己的接班人以后,李祐在這山寨之巔,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選擇了回歸。
再一次在這個世界里留下了自己的傳說,成為了無數人口中的神仙,甚至梁山泊周圍的民眾都自發的給他立祠建廟,開始祭拜他。
而有了他的這些傳說,梁山眾人在周圍也都多了一層光環,行事愈發的順利,也愈發得人心,后來也都按照李祐的安排得了善終。
畫面一轉,李祐又一次回到了系統空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