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向被羈押的李承乾眼神那叫一個復雜,要是咆哮帝附體的話,這會大概已經在大呼“為什么?你為什么要這樣做?你知道我有多傷心嗎?”這類的,可惜當著幾萬兵士的面他還不能表現出來。
李祐就不去管這親爺倆之間的愛恨情仇了,很自覺的就融入到了李世民身后的皇子公主群里,迎接屬于他的英雄時刻。
雖然這些皇子公主都知道李世民這時候的心情必然不佳,沒有跟著歡呼,可那熱切的眼神也暴露了他們此時的心情,大概都有點死里逃生的慶幸吧。
也就是象小兕子這種被保護的好,心地善良的才會擔憂的看著李世民和李承乾,還有點欲言又止的樣子。
倒是李治的樣子很是有點耐人尋味,這看著有喜有悲的,很是有點復雜啊。
看來宮里的孩子果然都早熟的厲害,就算是李治這種被稱贊慈孝的,難保心里也是有點小心思的。
眼下他這可算是白撿了個太子之位,就算他年歲還小,顯然也已經明白了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只是在盡量隱藏著自己的真實心思罷了。
可他看向李祐時那一閃而逝的警惕,甚至是抗拒,可也沒逃過李祐的眼睛。
李祐那可是經歷過好幾個世界的權力斗爭的家伙,如今妥妥的人精一個,哪還能不明白李治的那點心思,不過他只是笑了笑就沒在意了。
也許在其他人看來李祐這次擒獲李承乾,有刻意在李世民面前表現的意思,而且也確實是狠狠露了一把臉,可李祐自己知道,他可不是為了什么太子之位拿命博取關注,純粹是因為陰妃也恰好在那里他不得不為之而已。
要是真的有心想要那皇位,起碼也得等到李承乾把李治這個年歲不大,其實卻對皇位最有威脅的親弟弟干掉以后李祐才出來表現自己啊。
這要是李治和李泰倆親兒子都掛了,李承乾又有造反之實,李祐此時帶著救世主的姿態出場,立下平叛的功績,立馬就變成了太子的有力爭奪者。
而留下李治這個嫡子,他一個庶子還是沒戲。
他已經體會過權利的滋味了,也知道要為此付出什么,所以對于那皇位是真的不感興趣了。
況且他也沒法坐視陰妃陷入危險,還是確定自己有把握拯救她的情況下,當然是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
之后的事情自然不用說了,都是圍繞著李承乾造反這事在做善后。
宮內的尸體可是不少,有兵士們的,也沒少了內侍的,非常時刻,手段肯定要凌厲點。
當時韋貴妃可也是提著帶血的劍站在李世民身邊的,以前長孫皇后也是如此,被誤殺也只能自認倒霉而已。
而李祐當然是去安慰一直擔心不已的陰妃去了,武則天那邊也得了消息,很自然的又重新出現在了李祐的身邊,還沒暴露了李祐自個安排的后路。
再之后就是李世民那邊的朝堂博弈了,李世民難免涕淚俱下的進行了一些自省,關于他偏心四兒子,關于他對李承乾的教育不到位,手法不對以致有此變故,生了兄弟鬩墻的慘劇。
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打算殺掉李承乾,已經死了一個親兒子了,就算是大兒子親手干掉的,李世民也是在不忍心再死一個親兒子。
況且就像他所說的,他是真的認識到了,會有眼下這副慘狀,還真的是他的偏心造成的,對李承乾既有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也難免有些愧疚的。
可惜很多大臣都堅持要弄死李承乾,免得給后世開個壞頭,要是大家都可以仗著自己受寵,哪怕造反都不用償命,那這天下還不都亂套了,所以這樣的先例不能開。
而另外一些個大臣實際上卻是在借此機會試探李世民的心意,比如說太子人選就必須落在嫡子身上嗎,其他的皇子難道就一點機會就沒有了?
實際上在這個君臣博弈的過程中,李祐這辦也是收到了一些橄欖枝的,比如說之前將賭注壓在了李泰身上的某些世家中人。
李泰之所以在民間,在文人之中有那么強的聲勢,可都沒少了這些人的吹捧,如崔家等更是帶頭讓自家的政治勢力靠到了李泰麾下,同樣沒少在朝堂上為他搖旗吶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