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自家的新式戰船組成的船隊,可沒有縮在隊伍中心處一味的保護自己,反而一馬當先的沖向了正前方的倭國船隊所在處,也是三國聯軍之中最強的一股。
畢竟倭國是個徹底的島國,自然也是船只最多的,而倭國那邊的海軍也沒有成建制被消滅的先例,也就保留了最多的實力。
誰讓倭國相對而言是三國之中最難到達的地方呢,海岸線又長,即便有跑去侵襲的大唐戰船也大都沒有選擇和倭國海軍正面沖突,撿便宜的時候更多一些,而這一次倭國海軍也成了這次三國聯軍的發起者和其中的最強者。
再距離接近了一些,雙方基本都在目視范圍內以后,在倭國那邊的戰船還在努力靠近尋求接舷戰的時候,李祐手下的新式戰船就已經露出了它那猙獰的真面目。
各種遠程攻擊手段全都升了起來,在對方完全夠不到的絕望下,開始展現它們的超強射程,各種火箭,弩炮,石彈輪番朝著倭國戰船砸了過去。
陸續的有倭國戰船中招,在巨大動能的沖擊下,或者因為全身著火而停止了沖擊,甚至緩慢的下沉。
等到距離更近一些,倭國戰船那可憐的遠程兵器開始發揮效果時,能夠對李祐的戰船形成威脅的就只剩下一半了。
而他們的攻擊落到新式戰船身上往往還無功而返,就算是鐵質的弩槍都不見得能對新式戰船那強悍的鐵木外殼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傷害,何況面對的還是船首,外殼最為厚實,從視覺上講又是戰船最為苗條的地方,大部分攻擊都落空了。
主要是李祐這邊從一開始就占據了上風,距離遠時是側面面對敵船,方便遠程兵器傾瀉火力,而到了近處則換成了正面對上敵軍,其實就是對于丁字站位的一個搶占問題。
真正到了拼刺刀的距離,對倭國海軍來說就更加絕望了。
唐軍的戰船有更多的兵士拿著弓箭對著他們開展了覆蓋射擊,這接舷戰還沒打起來呢,對面甲板上就都被扎成刺猬了,連個活人都沒剩下,這還拼殺個屁啊。
然后在一陣令人牙酸的“咔嚓”聲后,倭國的戰船就被唐軍的新式戰船給生生撞成了兩半,就像是被巨斧劈開一樣,而李祐的戰船卻沒有什么損害,依然可以沖向下一艘敵船。
李祐這邊身先士卒的兜住了敵方最強的倭國船隊,帶著手下算是親衛隊的百多艘戰船,都是他治下地面上自愿從軍的前武裝商船,唯李祐馬首是瞻的核心力量,也是對于海上作戰最為熟稔的一部分,直接把倭國海軍殺了個屁滾尿流。
而剩下那將近四百艘從其他地方征調來的大唐海軍,則在張亮他們的指揮下,分別對上了高麗和百濟的軍隊。
這邊的優勢就沒有那么明顯了,起碼不是像李祐這樣一拳一個小朋友的感覺,可也是壓著對方在朝死里揍,畢竟唐軍不論是個人戰斗力,還是船只的制造水平,都是此時當之無愧的霸主,訓練水平也是不低,怎么可能被這些個喪家之犬給壓過去。
只不過雙方之間的船只都太多了,難免還是糾纏到了一起,普通的大唐海軍還是沒有李祐自家的新式戰船的遠程火力,更多的還是靠著接舷戰一類的近距離攻擊,靠著沖撞一類的老手段,所以看上去場面就比較焦灼了,全都糾纏在了一起的樣子。
可實際上唐軍每艘船上的戰斗人員都要比敵軍多,戰斗力更是強悍的多,輸是不可能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