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其他的將領,比如同樣因為表現搶眼落入李世民眼里的劉仁軌,還有和李祐沒有太多瓜葛的一些名將。
除了有所延遲的無人機監控,李祐給大唐這邊提供的最直接的支援還是在情報方面。
倭國這邊的地形圖,布防圖這些自然是少不了的。
無論是小密探們,還是眾多的武裝商船,都能提供很多不同渠道的消息,綜合起來看總能得到更加準確和有針對性的情報,算是給大部隊幫了大忙了。
另外李祐還為他們找到了合適的帶路黨,其實是李祐早就在倭國這邊安插的釘子,還不只是一個。
從倭國內部培養起來的各種倭奸自然是少不了的,但也沒有一味的相信這些對泱泱大唐充滿了向往的家伙,還是要靠李祐從系統里召喚出來的絕對值得信任的死士做內應。
他可是經歷過《浪客劍心》世界的,獎勵幾個倭國高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就算只是個普通的武士,靠著那一身強悍的武藝,也絕對足夠在倭國混個出人頭地了。
如今一個個也是身居要職,或者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其實手眼通天,而這樣的人物做起帶路黨來那效果更是非比尋常啊。
在李祐這般不計得失的全力幫助下,薛仁貴他們的在倭國地面上推進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用了總共也沒有多長時間就把倭國全境打了下來。
而李祐的主封地也如他所愿的移往了倭國,也就是如今的倭州,只不過他可沒變成倭王,而是仍然延續了齊王的稱謂。
這個關內王和關外王的封號差距還是挺大的,不說品級上面的距離,單純是這個名聲就差距很大,就像漢時的關內侯一樣。
在李祐沒有犯什么大錯的情況下,將他的封地移往倭州就已經引起很大爭議了,要是把他的名號都給他換到海外去,那就成了徹底的流放了,就像李承乾造反失敗以后那待遇一樣,這是要亂了綱常的。
所以名義上李祐依然是兼著他原本治下那五州的,只不過封地又多了倭州這地界,這樣說出去起碼好聽點。
李祐自個倒是沒覺得有什么,反正他就沒覬覦過大唐的皇位。
那位子真的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上面還頂著李世民這么個千古一帝的有力爭奪者,你當兒子的上位以后干得好是應該的,干的稍有一點出格你就等著千夫所指吧。
必須得比李世民還牛逼,比人才有可能記住你的名字,記得你的好。
相反李祐跑到倭國這邊可是真正的逍遙自在,這位置雖然有點四戰之地的意思,可他李祐的名頭在北方海面上絕對叫得響,這種四邊靠海的地方對她來說可不就成了優勢了嗎,充分發揮他手下船隊的強悍。
至于倭國內部的治理,這不還有劉仁軌和薛大鼎來著,手頭的軍隊也擴充了一些,整個倭國差不多就成了李祐自個的私人地盤了。
雖然不是列土封疆,也確實是變成了一定意義上的獨立王國,李祐這個實質上的倭王更是成了徹徹底底的土皇帝。
李世民可能也是想要用這樣一塊飛地把李祐和大唐的陸地版圖割裂開來,起碼李祐的老窩移到倭國,也就是如今的倭州以后,對齊州等五個州府的影響力肯定是要差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