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所謂的詔書,上面只寫著“朕處于危難中,望卿家來助我!”
沒有指名道姓的,你說是給我的,我就要接?
劉和身為劉虞的兒子,在歷史記載中寥寥無幾,除了在劉虞死后,與麴義、鮮于輔共破公孫瓚,自此杳無音訊。
待到劉和吃完,董蒙試探著問道:“世子…依你之意,我有什么能幫助世子的…”
“董大人麾下有猛將如太史慈,曾破呂布于虎牢關外,又有精銳騎兵,正面破公孫瓚,若是董大人引兵前去洛陽,為天子調用,定然會讓王允忌憚,不敢再獨攬朝政。”
…
霧草…
感情你就憑一句話,就想讓我帶人投奔小皇帝啊,是不是我麾下的兵力,也轉手成了小皇帝的私兵了?
再說,古代皇帝最喜歡玩的套路,就是讓在外的將領,調往京城,待到將領到了京城,是擒是殺,不過是天子一句話罷了。
雖然董蒙的聲名一直不太好,尤其是殺公孫瓚,讓所有都知道,董蒙絕不會記仇,說到做到,有仇的當場就給報了,多半給人的印象是盡量不要招惹。
董蒙有些好奇。
你劉和先去找袁術,再去找劉虞,最后才來找我,莫不是你覺得我像冤大頭?
“敢問世子,時值秋末,幽州境況如何…”
“這…我只在幽州盤桓兩日,幽州情形…”劉和想了想,回過頭,向身后道:“劉策,你與小黑兩人,在幽州久已,可與董大人說的詳細。”
劉策朗聲道:“自董大人誅殺了公孫瓚,其麾下田楷,單經,互有不服,抗命州牧大人,使得烏桓三部勢起,如今,更有烏桓蹋頓時而滋擾上谷郡,漁陽為公孫瓚部下鄒丹所領,也有烏桓騎兵進逼。”
董蒙凝神不語,過了片刻,喃喃道:“如此說來,幽州胡人似乎因公孫瓚身死,而有了不服心思?”
“正是如此!”
董蒙抬起頭,看到劉策面色深沉,從其顏面看不出任何情緒,只這份氣勢,便是多又不凡,只是在印象里,沒有聽過歷史上有劉策這一號人,隨即問道:“你既是熟知幽州軍情,想來知曉,逢秋日時,烏桓眾人勢必為冬日積蓄,如今公孫瓚麾下一盤散沙,為何不使人收斂,以威懾塞外胡人。”
劉策身旁,那個瘦小黝黑的小黑,搶先道:“大人,我兄長曾向州牧大人說起過兩次,想要收攏公孫瓚麾下,州牧大人不想興兵,此次讓我與兄長二人,隨行護著世子…”
原來如此…
劉虞一直不喜興兵事,對于百姓極為仁義,傳聞劉虞身為州牧,家中盡是素衣,甚至時常穿的,也打著補丁,可謂是極為借閱。
只是,董蒙對劉虞的舉動,不為茍同。
漢人的邊境,誰敢來滋擾,就打爆他們狗頭,當初霍去病的作為就讓董蒙十分欣賞,帶著兵一直打到狼居胥山,當真是威風凜凜。
送錢送糧的事,董蒙覺得自己肯定做不出來。
對于拒絕劉和這種舍己為天子的天真想法,董蒙一點顧慮都沒有。
而且,已經不用董蒙去拒絕了。
遼西烏桓丘力居新死,其從子蹋頓以此有由,引烏桓騎兵,趁著秋高馬肥時,侵犯幽州,時值幽州刺史劉虞,引人與蹋頓迎戰,不敵,身亡!
上谷郡被遼西烏桓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