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年的課到這時才正式開始,桌上的食材一樣樣擺好,蘇子放坐(站)在臺下,看著略有點熟悉的食材露出疑惑。
豬肉、雞蛋、木耳、黃瓜……
周師傅這難道是要做?
木樨肉?
蘇子放對這道菜毫不陌生。
畢竟魯菜木樨肉,風靡全國,從街邊小炒到高檔館樓,這道菜都是魯菜廚師當之無愧的拿手菜。
不過與這個名氣不匹配的是這道菜制作的過程。
可以說是十分簡單。
只見周安年先將里脊肉斜切后改刀成柳葉片,加入油、生粉、胡椒粉、鹽、料酒腌制,再在碗中磕三枚雞蛋用力攪散開,攪散雞蛋的時候盡可能多的讓其與空氣接觸,這樣就在炒的時候就可以形成蓬松的雞蛋花。
金黃、軟嫩,蓬松帶一點潔白的雞蛋炒開后正好和桂花很像,而桂花的別稱就叫做木樨,這也是這道菜叫做木樨肉的一個原因。
就這么幾秒,周安年面前的胡蘿卜、木耳、黃瓜、黃花菜已經全部處理干凈。
黃瓜和胡蘿卜切成菱形片,冷水泡發的木耳揪成小朵,黃花菜切斷。
齊刷刷備在一邊。
頂級廚師的素質盡展無疑!
起鍋燒水。
木耳、黃花菜、胡蘿卜都需要焯水讓其更容易熟。
因為這道菜并不需要翻炒太久,如果直接下鍋炒蔬菜,會容易出水影響口感。
焯水處理讓蔬菜先一步熟成,剛剛好!
這時,臺上的周安年也恰好動了。
起鍋,燒油,油溫滾燙,整碗雞蛋倒入后瞬間漲起蓬松的云朵狀,不過十多秒,看著雞蛋將要完全凝固時立刻滑散撈出。
底油燒熱,將肉片下入翻炒,變色后立刻調味上色,再加入蔥姜煸炒出味道,將備好的蔬菜濾干水分一起倒入鍋中,倒入雞蛋翻炒均勻。
一份木樨肉即可出鍋。
在周安年手中,算上準備工作,一道出菜時間還不到十分鐘的菜品,實在不能說是什么大菜,也不知道周安年做這道菜是要說明什么。
“或許是熟悉一下灶具和廚具?”
蘇子放想著之前學校請來各省的名廚師兄來給他們上課和講經驗時經常會先做一道簡單的菜品來測試下做菜環境。
畢竟火旺不旺,風猛不猛,炒勺和刀具適不適手對一道菜品的呈現效果都有極大的影響。
蘇子放還記得之前一個擅長做粵菜的師兄,就是因為錯誤的估計了學校灶頭的火力,將一道干炒牛河硬生生炒成了糊炒牛河。
牛肉下鍋的第一秒就老了,后面粉更是粘鍋。
盡管已經過去幾年,蘇子放對這次翻車事故記憶猶新,看到周安年的舉動下意識想到這一點。
不過沒想到的是,周安年做好木樨肉后竟然直接將其放在桌上。
“有誰不認識這道菜么?”
場下一片安靜。
這種時候,就算是不認識,也要裝作認識!
這是他們十幾年來上學的固有認知。
畢竟,如果自己不隨波逐流,結果可能就是被大多數人排擠。
周安年看著臺下表現微微頷首,繼續發問。
“那誰知道這道菜的做法?”
這下眾人紛紛點頭,不過心里泛起嘀咕。
“難道周安年就打算這樣教課?用一盤木樨肉?”
周安年繼續頷首,發問。
“那誰覺得自己能做好這道菜?”
一番安靜,所有人都不知道周安年這話是什么意思,不過看著桌上的木樨肉思索幾秒后,還是有人先行舉起手。
看到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也慢慢開始響應起來。
畢竟只是一道木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