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進去“地宮”無非兩種方法,一種找路,一種造路。
對于擁有地圖掃描這種神技的吳紀來說,無疑找路是省事的。
說做就做,吳紀開始下令。
“開啟建筑掃描功能,構建實體模型!”
“建筑掃描開啟成功!”
“正在掃描中……”
“掃描完畢!開始構建實體模型……”
“實體模型構建成功!”
“開啟智能尋路功能!生成最佳行動路線!”吳紀繼續指揮道。
“智能尋路開啟成功!最佳行動路線生成中……”
“路線生成失敗!路線生成失敗!出現邏輯錯誤!請確認是否存在通行可能!”
……
吳紀眉頭一皺,直接將整個模型放大到最大,仔細研究起來。
通過觀察吳紀發現青樓和“地宮”之間居然是完全阻斷的,或者說是后來被阻斷的。
青樓和“地宮”確有通道相連,但不知從何時起這個通道被磚石泥土所充斥。
堵塞成這個程度,要想打通還不如直接再開條道來的現實。
嗯,換了其他人自然會這樣想,但吳紀他不是人……
一個碗口大小的通風口在模型中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風口開在青樓后院的水井內側,十分隱蔽,卻直通“地宮”內部,人肯定是通不過的,但對于“某些存在”來說,這卻是一條天然的“道路”。
“智能尋路”雖然強大好用,但畢竟是系統操作,哪怕匹配了最新的人工智能,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往往會缺乏變通,造成邏輯錯誤。
這也是26世紀科研人員在開發“變形者戰神”時引入“人類意識”的本意。
面對復雜多變的戰場做出最佳的判斷,再用機體做到最完美的執行。
或許,也可以將“變形者戰神”視為“高達微型間諜版”!
有不弱于“高達”的瞬間爆發力,又可以千變萬化,也就是續航差了點,但那也是沒用“原廠電池”的鍋。
吳紀來到青樓后院,找了個偏僻的角落解除了光學迷彩偽裝,接著就全身泛起微光,不一會就變成了一條兩指粗細的四腳蛇。
活動了一下四肢,待完全適應了新的身軀,吳紀便“嗖”的一下朝水井射去。
一個路過的婢女好像察覺到了什么,本能的往這邊掃了一眼,似乎看到了一抹銀光,又似乎什么都沒看到,她不是很確定。
左右看了幾眼,不遠處便是廚房,不時有小廝進出端菜,身后又是人聲鼎沸,她便壯著膽子向院子里的水井走了過去,來到井邊扶著井口小心翼翼的向井中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