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識得知郭慧死訊之后,一怒之下,親自上場踢館,并最終打得津門武館的人毫無招架之力,自此津門武林的人都不敢反對他開設武館。
宋識開設武館當天,“武林盟主”也前來祝賀。
宋識與他大戰一場,最終將他在臺上打死,因為這件事,宋識依舊不容于津門武林,只能遠走他鄉,無人知曉他的去處。
這劇本在張大頌拍攝的電影里很一般,沒有什么家國情懷,也沒有什么情節上的跌宕起伏,說白了,就是一場悲慘的師徒戀,和十幾場挑戰武館的戲份。
唯一有點深意的,大概就是映射了下國術淪落到如今這個局面的原因,那就是師父教徒弟的時候,總是害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都會留一手,以至于代代相傳,最后國術變成如今這般尷尬的境地。
本來林立是有些失望的,但看到十多場武館的戲份后,他改變了這個看法。
劇本里,對每一場武館比試,都有很仔細的描寫,包括宋識教導郭慧的武戲也一樣,每一場都不同。
每個武館擅長的東西都不一樣,十多場打斗下來,幾乎十八般武藝全都用上了。
別的不說,這十多場打斗戲,拍好的話,那也絕對精彩絕倫了!
按照張大頌電影立項的時候說的,他這一次,就是要拍一部純粹的武術片,宣傳國術,要讓所有觀眾見識到真正的國術的震撼。
如今市場之上,有太多打著“大師”旗號的人,在招搖撞騙,搞得國術在民間的名聲是日益糜爛,也沒人相信武術有什么實戰能力。
張大頌自小跟著爺爺學過一陣子的童子功,雖然本事不濟,但一顆心還是向著國術的,想著通過自己的電影,為武術正名。
張大頌以往的電影里,也有很多地方有國術的影子,只不過,這一次,他是單獨找人寫了幾年劇本,為的就是拍一部這樣的電影。
而且張大頌,請的武術指導,可是業內著名的武指:袁平。
有這兩人在,沒人會不對這部電影產生期待。
林立收到劇本之后,張大頌那邊的合約也發了過來,合約里要求林立和其他各重要演員留三個月的時間,去劇組集訓。
畢竟這部電影里有太多武術打斗鏡頭,演員們不說要練得精通,但至少得在拍戲的時候拍得出來,能達到導演想要的效果才行。
林立這么久以來,在系統里抽獎,也抽到了不少國術的招法,比如刀槍劍棍這些,他都有抽到,就是沒升級罷了。
這下倒是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不過林立也有些發愁,目前自己的電影就快要上映,很多事情還沒處理,自然不能現在就去集訓。
但不去集訓,對于張大頌導演以及袁平這種業內大佬來說,就完全有種不尊重的意思,尤其自己還是個新人,要是惹怒了他們,他們完全可以將自己替換掉。
林立想了一番,還是決定和張大頌打個商量。
雖然一個出道一年的新人,能演張大頌的男一號,那可是恨不得馬上就簽訂合約,進組準備的,林立竟然還想和張大頌打個商量,也不怕張大頌一氣之下換了他。
林立的這個行為,在其他人看來,可能會覺得他瘋了,電影上映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別人,趕緊投入張大頌劇組的懷抱才是正確選擇。
但林立不這么覺得。
如果把電影比作是自己的孩子,那電影上映就是孩子的出生,要開始面對世人的目光,林立對于電影上映前后的宣傳,還有不少想法,他可不想就這么交給別人。
林立和別人不一樣,如果是別人碰見這樣的情形,肯定會想,選A還是選B,總要有一個取舍。
但林立的腦回路是,這魚和熊掌怎么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