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維所言的那樣,在暴風雪臨來時,加爾文帶著個小人兒洛嘉莉在雅塔城停歇了近一天半時間后,才踩著澤蘭迪亞的特產———八腿煉金自行車,一路途徑三豬地、紅松鎮,穿過金色原野,才總算看到自己的家鄉———汲水城巍峨的城墻。
那是一道由城市南端延伸到死城北端的高大城墻,也被稱之為巨魔之墻。
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早期主要就是用來抵御巨魔入侵的。
其下是高度超過一百尺的懸崖,城墻聳立在攻擊者可以攀登的懸崖段上,一直沿城市邊緣延伸到巨魔塔,或稱北塔,然后再折回南方海邊,它在這座北地沿海城市的成立之初功不可沒。
而真正了解這座偉大城市歷史的人并不多,它足有一千多年歷史,而那時的北地,還真的是南方人對它輕蔑的稱呼:
蠻荒北地!
在那個時代,北地的大部分地區還覆蓋著高大遼闊的遠古綠色森林,居住著矮人和地精類以及精靈。而少量的原始人類部落分布在劍灣沿岸,靠打獵和捕漁為生,南方的商人在春秋時節從乘船而來,此時他們聚來用毛皮交換珠寶和金屬工具,或者少數可用的武器。
隨著森林被年復一年的不斷砍伐,離海岸越來越遠,而一些部落也開始在這里度過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耕種砍伐森林清出的土地。
其中一名名叫尼摩的酋長,指示他的人民占據了農場、搖晃的木碼頭、貿易貨棚,以及儲藏棚舍,并取得了日后的汲水城港口的統治權,并定居于此,修建了以木柵為骨架的長土堤,以保護這些財產,尼摩的人民憑此抵御了數次海盜的掠奪和部落的襲擊,并繁榮興旺起來。
更遠的北方,因為凜冬期的來臨,當時獸人諸氏族部落的數量增長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山巒要塞所能供養的極限,向地下擴張的努力遭到暴烈矮人們的激烈抵抗,于是獸人在地表世界蔓延開來。
他們沖出群山大舉南下,憑它們似乎無窮的數量如同過境的蝗蟲般,踏平了前進路線上的所有障礙。
各地的精靈聚落奮起抵抗,但最終南下的獸人大潮依舊吞沒了許多北方原住民,甚至包括“永不死者”———巨魔!
這些巨魔在獸人的入侵下,被迫南下進入尼摩的領地最北端新開發的土地,但年老的尼摩卻在這個最危險的時刻逝世,于是年輕的戎主拉隆帶領汲水人民投入抵抗巨魔的戰斗中。
這場人類和巨魔間血腥戰爭持續了近十年,直到一個具有魔力的北方少年阿格哈榮扭轉了戰爭的形勢,“永不死者”才被驅趕至永恒荒野。
因為擔心將來再遭到攻擊,汲水人在農場上方深水山峰的斜坡上修建了一座小堡壘,從這個高地可以用箭矢抵御巨魔的侵襲。
許多邊遠部落的人民也來到這個能阻擋巨魔的定居點尋求庇護,圍墻也因新農場的建立數次擴建,這也是巨魔之墻的雛形。
戎主拉隆統治著這座自由的城市,保持其獨立自主,使其日益富裕。
阿格哈榮的技藝和力量也緩緩增長,直至成為一位偉大的法師。他發明了長壽藥水,使他得以長生,數十年保持青春的軀體不變。
最終在他一百一二歲的冬季,阿格哈榮與當時的深水戎主拉隆,因為是否憑借汲水城的財富和軍力在北地開創一個以汲水城為首都的帝國的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也為后續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汲水城勢力內部的權利矛盾,在歲月的流淌下經過一系列的變遷,最終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甚至可以說是奇葩的城主及領主共制制度。
即:汲水城城主必須召集幾名協助他統治的領主,平時他們隱藏于表面的平民身份下,但實際上擁有和城主近乎相等的權力,不受任何人包括彼此的強制約束。
這些領主從城市的各色人等中選出,他們的任期直至其自愿退位,而這個方案也大大的減緩了當時的政治斗爭。
因此他們也被民眾們稱之為———汲水城的蒙面領主們。
它們一般同一個時期只會存在四到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