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對自己沒有怨言嗎?那也是有的,從始至終,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師父都在劉邦那一邊,只不過和楚懷王不一樣的是,陳楚不需要相遇的扶持,如果他想,完全可以拉開陣仗自己干。
劉邦在蕭何的發動之下,兵員漸漸的回復,項羽期間來攻打過一次,最后失敗而歸。
只不過他現在又重新獲得了那些墻頭草諸侯國的擁護。
張良深知那些諸侯國最擅長的就是見風使舵,于是給劉邦獻計可以策反一部分人,拉攏一部分人,讓項羽的后院起火,他們也可以趁亂進行一番操作。
劉邦依計而行。
解決了后顧之憂后,劉邦一面派人去說服項羽手下的英布造反,一面讓韓信去開辟北邊的戰場,等項羽換過神來,韓信已經破了代、魏、趙三地。
陳楚就這么一直在軍中,偶爾帶帶張良,也不怎么幫助劉邦出謀劃策,除非到了歷史來不及休整的一些情況下,才會出手相助一把。
劉邦在問及他的時候,陳楚只說:“打仗還是算了,你現在的手下已經漸漸成了氣候,我在這里就是為了保證你不死而已。”
劉邦心中雖然不快,但也沒有再說什么,能有了現在的規模,膨脹肯定是要膨脹的,但是劉邦心中比陳勝要有B數,知道自己現在得罪不起陳楚,且不說打不打得過,張良按理來說還是陳楚的人,他要是得罪了陳楚,那說不定還會失去張良,到時候韓信說不定也會離開。
那樣代價就太大了。
就這么到了冬天,按照后世的說法來說就是公元前205年,項羽平定了齊的反叛,轉過頭來揮師攻打劉邦。
韓信來不及回援,一時間情況危急。
劉邦先是在陳楚的危機見一下,叫人去策反項羽和范增,項羽上當,不管范增說什么他都不再相信,直接把范增氣回了老家,結果還沒回去就在路上病死了。
然后又派紀信裝成自己去詐降,臨走前還對紀信說以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去吧,我不會忘記你的恩情的。
結果紀信被項羽燒死,劉邦趁此輕裝簡從的逃了出去。
結果就這么劉邦一直打敗仗,逃跑,打敗仗,逃跑,路上好幾次有危機,但最后關頭都有陳楚出售將對方救了回來,劉邦順便牽制著項羽的主力,而韓信在北邊捷報連連一路又攻下了燕和齊還有韓。
中間雖然被項羽俘虜過一次,但最后又逃了出來,繼續跟著劉邦征戰。
其中韓信的威名也就漸漸的傳開了,什么背水一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多多益善、都是這時候傳出來的。
前面有劉邦的正面拉扯,后面有韓信帶人瘋狂偷家,而且自己的的隊伍里面還有內奸,這讓項羽一時之間焦頭爛額的。
項羽腹背受敵,又糧草不繼,于是,在陳楚的強烈要求之下,劉邦還是同意了這個請求,但其中又一個條件就是送還劉邦的家眷,項羽與劉邦簽訂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自此也就分了楚河漢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