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海峰帶著智慧房產開發計劃與中子星科技集團成功簽下了合同,開始返回滬城。
鐘子星送走他后,就回到公司繼續沉浸在整理漢語言編程理論和石墨烯的一系列數據中。
漢語言編程,嚴格來說早已經出現。
在上一個時代,英語沒有大規模普及的時候,習慣用中文的人想要學習編程,不僅要硬著頭皮去學習英文,還要去理解編程規則。
這個難題,直接導致相關方面人才的學習量劇增,遠遠沒有現在已經成型的系統性學習方便。
在軟件編程方面,中國距離印象國都還有一大堆距離追趕,就是因為印象國的官方語言除了印地語之外,還有英語。
官方語言都得用外來語,不僅文化被殖民,連精神都被殖民了,那里竟然還有很多人都以說英語為榮?幾千年文明說拋棄就拋棄?
這種事在中國人眼里,簡直就是恥辱。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之所以能在互聯網前十企業中占據4個,靠的就是獨特的體系和政策,但在技術上,與英語國家有明顯的差距存在。
如果把自己的語言整理出一個成熟、穩定的體系,那么技術上絕對能夠追上來。
想法可以,但真要做起來卻難如登天。
國內不是沒有漢語言編程,比較出名的易語言、習語言、A語言等等。
但這些語言在鐘子星看來都太簡陋了,用習語言和A語言對應相同性質C語言、pascal語言還遠遠不如,想要達到建筑高樓大廈的地步或許還要相關人才努力幾十年。
但努力幾十年之后,別人就不會進步嗎?
指望著別人停滯不前讓人追趕,這種事也只能在夢里做做。
想要全面超越,不僅要在基礎編程上做出突破,加強之后衍生出去的各種編程路線,翻譯成機器語言的匯編語言也要整理出新的思路。
讓機器直接識別的編程代碼和指令代碼也要統一做出突破。
這是一條從上到下的鏈條,也許集齊全國人才一起完善,都要付出漫長的時間。
畢竟英語編程體系數十年來的積累太恐怖了,并且到現在為止還在不停的進步。
但是鐘子星不一樣,他獲得的知識傳承中,這個文明的前中期也進入過人工智能爆發的時代,他們的編程用的就是自己的語言。
傳輸進大腦的波把知識都化成了他能看懂的信息,只不過想要轉譯漢語知識并完全理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驗證。
仙女座的存在,就是他驗證加上一些獨特的算法之后的產物,是這些年來他研究的成果,盡管并不完美。
可這也為他指明了一條存在的道路。
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最慢兩三年之內,就可以初步整理出一條可行漢語言編程的道路。
這樣做,不僅能避開其他巨頭的專利壟斷,開辟出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還能讓人在信息技術上擺脫對于英語的依賴。
“越到知識傳承的后期,轉為腦電波輸入知識之前的時代,漢語的優勢就會越大。”鐘子星非常清楚兩種語言在知識傳遞上的區別。
只要時代發展的腳步不停止,那么遲早有一天,漢語的優勢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