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的設計是電子儀器與智能時代的關鍵,難度之大無須贅述。
要不然華維海思也不會耗時這么多年才拿的出麒麟,資金、人力、時間三大因素都是道路上的巨大阻礙。
中子星科技集團的微觀集成部才成立,不用指望立刻就能拿出高性能處理器出來,這根本不現實,只能勉強的在開源架構RISC-V上做小幅度改動。
鐘子星擺了擺手,阻止兩打部門的領導者繼續攬下過錯:“沒必要在這種小事上糾結,做不好那就盡量做的更好。”
才半個多月,這些天才就在架構指令集上以中文編程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小幅度改動,發布了幾條指令,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盡管并不完美。
略微沉默了一會,鐘子星又道:“既然這種架構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那么何不從基本架構開始把市場上X86、RISC-V、ARM、MIPS四大主流架構留下的影子推翻呢?”
市場上的所有芯片,都逃不開這四種架構的影響。
X86架構的性能高、速度快、兼容性強,有因特爾、AMD兩大巨頭。ARM架構的成本低、功耗低,適用于移動端,所以蘋果、華維、Google、IBM等等就取得了這種授權。
MIPS架構有龍芯,RISC-V開源架構有三星、英偉達、米國西部數據等公司。
全球有志于半導體行業的巨頭,幾乎都沒有逃開這四大架構的陰影。
中子星科技集團半個月前編寫指令集時用的是RISC-V,也沒有逃開。
前人做好了架構,并且這些架構經過一代代的設計,越來越強大,后人想要從這些架構中走出來,簡直難如登天。
可鐘子星不一樣,他獲得的知識中,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架構法。
這些知識以前吃不透,看得一頭霧水,可是這兩年他不僅學過這方面的知識,成就還不算低,已經能夠開始理解并消化運用。
所以設計自己的架構,從底層把這四大架構給完全拋開對別人來說很難,對他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RISC-V是開源的,所有人都能夠在上面修改、創造、銷售,但是中子星科技不可能去用這種架構設計完整的芯片售賣,只能在上面做實驗,收集一些參數。
因為一旦用了,不是在幫這種架構擴充數據庫嗎?
說到底,這種架構是米國的,他鐘子星想要讓國內擺脫對于米國底層科技的依賴,就必須要從根本上把架構推翻,做出第五種能夠影響世界的架構。
這個想法不是一時間出現的,而是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了。
“從底層推翻,設計一種全新的架構?這工程量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人力不說,還耗費大量的時間與資金。”眼神有些兇的苗佩思考片刻后說道。
她在ARM公司擔任架構設計師,有過相關的工作經驗,所以非常清楚其中的難度。
ARM處理器本身是32位設計,同時配備16位指令集,一般來講比等價32位代碼節省達35%,卻能保留32位系統的所有優勢。
ARM的處理器指令使程序設計語言Java加速得到比基于軟件的Java虛擬機更高的性能,與同等的非相同程序語言加速核相比功耗降低了整整80%。
這種架構設計的CPU,在功能上增加指令集并提供增強的16位和32位運算能力,顯著提升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