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的制造流程之困難,堪稱工業之最!
這也是為什么當今世界主要大國都想要在這個領域展開競爭,卻始終追不上那些早已經是世界最強玩家的根本原因之一。
制造芯片所需要的儀器可不僅僅是光刻機這一項。
光刻機只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之一,一共分為好幾個種類,有用于生產芯片的,有用于封裝的,還有用于LED制造領域的投影光刻機等等。
其中,我國無法跟上的,就是用于生產的那種,因為儀器太精密,國內晶圓廠所需的高端光刻機完全依賴進口。
佳能、尼康、還有A**L!
尼康已經逐漸走向沒落,而A**L(阿斯麥)有米國提供的光源、德意志的鏡頭以及超越世界的機械工藝,毫無疑問已經壟斷高端光刻機行列。
中子星科技這臺光刻機既不是A**L的,也不佳能、尼康的,而是來自滬城微電子。
所以在制程上才會只有90納米,只能用架構與設計來凸顯性能。
不要以為有了光刻機,芯片就能成功制造出來。
制成一塊芯片除了光刻機以外,還需要很多步驟,比方說等離子刻蝕機,反應離子刻蝕系統,離子注入機這三大設備。
以為這就完了?接下來的制程才會讓人頭皮發麻。
輸入惰性氣體的單晶爐、把晶圓切割成小片的晶圓劃片機、封裝之前,去除背面多余基體材料減去厚度的晶片減薄機。
還有化學氣相沉淀的氣象外延爐、低壓化學氣相淀積系統、提供氧化環境的氧化爐、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淀積系統、低壓環境中進行高速濺射的磁控濺射臺、化學機械研磨機、將引線以基盤焊合的引線鍵合機、封裝測試的探針測試臺!
前前后后需要幾十種高難度步驟,這還只是沒有算上芯片設計的制造……所以才會被譽為世界門檻最高的行業。
光是設計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時間,現在制造又要大量的人力與資金。
沒有幾百億、幾千億打底的基礎研發資金,一般公司還真不敢隨隨便便就進入半導體領域這個無底深淵,純粹是在受罪。
中子星科技半年來的架構與設計總共投入了一百多億,這些設備的采購,也花了幾十億,這還只是計算資金,沒有算人力。
要不是有深厚的底蘊為基礎加上源源不斷供入的龐大現金流,有哪幾個公司能撐下來?早就被這不見成果卻需要大量投入的項目給嚇退了。
中子星科技不僅進入了設計領域,還打算自己研制各大半導體制造設備……稍微出了一點錯,可能就要把全公司給拖垮。
設計需要大筆資金,實驗糾錯小規模流一次片就需要幾十萬,還存在失敗風險,還要從基礎開始投入、研發、制造相關設備……
太困難了!
就算鐘子星有充足的底氣,也不免感到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