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鮑堅絲毫不理睬九江知府,轉身就走,當九江知府回過神來的時候,鮑堅和他的親兵早就沒人影了。
目瞪口呆的九江知府半天都沒回過神來,一個布政使就這么打著巡視地方的幌子南下了,而九江鎮總兵卻以軍事為由也撒手不管,但他作為知府卻又不能不理會此事,過了好一會兒,沒有絲毫辦法的知府狠狠跺了跺腳,也離開了這里,急急趕回自己府衙去了。
往軍營趕的鮑堅一路越想越是郁悶,而且對于即將而來的明軍更是從骨子里感到懼怕。周忠良跑了,他鮑堅難道就要死戰在此?好日子沒多過久,自己就將失去這些榮華富貴?
鮑堅心有不甘,他不甘心就此了卻,更不甘心他死后周忠良依舊還在逍遙。越想越是郁悶,越琢磨越是生氣,最后鮑堅毅然橫下一條心,決定也一走了之。
雖然和周忠良不對付,但有一點鮑堅和周忠良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此外,道義在他們心中也算不了什么,要不然這兩人也不會先投降袁奇,之后又背叛袁奇了。
面臨危急關頭,各自自保才是最實惠的,周忠良名為忠良都不忠不良,憑什么他鮑堅要為大清獻身呢?一不做,二不休,鮑堅回到營中就召集了自己幾個心腹,關起門來商議一番后決定火速撤離九江這個是非之地。至于去哪里,鮑堅也想好了,他周忠良不是南下了么?那么他鮑堅也可以南下,無論是到時候入湖北還是走湖南,甚至跑到廣西去都行,總比在此白白丟了姓名強。
說干就干,相比周忠良,鮑堅可是有魄力的多,同幾個心腹商定后就馬上動了手。先是把軍中一些不是自己人的中下層軍官全部抓了起來,挑出幾個威脅比較大的以私通反賊的名義直接砍了腦袋,然后脅迫眾人投靠,直接把整個九江鎮的一萬余主力全部拉走了。
就在周忠良南下后十天,九江鎮總兵鮑堅以東擊明軍的名義調集九江鎮的主力離九江而去,先是向東行了五十里地,隨后掉頭就朝著南方而走,當幾日后消息傳到九江知府耳中時,鮑堅已帶兵跑的遠遠的了,
聽到這個消息,九江知府是當場暈頭轉向,一口老血噴出。他怎么都沒想到,先有周忠良,后有鮑堅,這文武兩位大人居然在敵人還未見影子的情況下就如此跑了,這讓他這個知府如何是好?
“皇上!隆大人!你們看看!你們快來看看啊!這就是我大清的堂堂江西布政使,這就是我大清的九江鎮總兵啊!哈哈!哈哈哈!”
九江知府悲憤地仰天大呼,隨后變成凄慘的笑聲,隨著這笑聲,兩行老淚情不自禁落了下來,有如此封疆大吏,有如此總鎮,這九江還用得著守么?
哭了半天,突然又有人來報,說是九江同知也下落不明,誰都不知去了哪里。得知這個消息后,九江知府已無話可說了,他清楚這些人都是當初隆科多招撫的反叛袁奇的那些人,這些人見勢不妙一個個腳底抹油全跑了,而今就留下他為大清孝忠。
九江的變化沒有逃過明軍的耳目,很快這消息就傳到了彭澤,雖然現在還不是最好的出兵時間,但得知消息后朱一貴想都沒想立即調集大軍集合直接向九江攻去,同時他讓長江水師同陸軍一起沿江而上,一路上沒有絲毫阻攔,僅僅兩日就到了九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