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爺,這個臣不易回答。”董大山沉默良久,如此說了一句話。
也就是董大山能在朱怡成面前說這種話,要是換個人恐怕早就順著朱怡成的意思大拍馬屁了,這也是朱怡成信任董大山的原因。
朱怡成并未在意董大山的直接,反而微笑著問:“直言無妨,朕只是想聽聽你的意見,此并非殿前奏對,你怎么想就怎么講就是。”
董大山思索一番,這才道:“新軍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戰力頗強,再加上新式火器威力強大,如正面交戰雙方擺開陣型,槍林彈雨非普通之軍能擋,不要一鎮,恐怕兩鎮人馬都攔不住。但依臣所見,新軍火器既是其強處,也是其弱處,一旦發生意外,火器無法使用之下其戰力定大打折扣,再者新軍作戰遲緩,利于步步推進,如遇四面圍攻再加騎兵突擊,會有應接不暇之慮,由此,臣才說不易回答。”
朱怡成聽后微微點頭,董大山這次去崇明對于新軍情況的確摸的清楚,同樣也是深入思考過的,他說的這些話都在點子上。
新軍作為火器部隊,在一定情況下戰斗力是無可非議的,一旦讓新軍在戰場組成陣型,依靠火器的強大威力,以現在的部隊根本就擋不住他的進攻。但新軍同樣也有其弱點,一是全天侯作戰,目前火器受氣候影響極大,一旦天氣發生變化,新軍戰斗力頓時銳減,就如大比中發生的情況一般。
第二,新軍都是步兵,再加上火器部隊依靠陣型殺敵,對陣中隊列異常重要,這也注定了新軍戰術的局限性。
再加上新軍在其他方面,比如炮火支援等等,正面迎戰威力強大,可缺乏快速機動性,這也是一個問題。
對于這些,董大山說的一點都沒錯,目前的火器部隊這些局限性限制了他的獨立作戰要求,實際上朱怡成也考慮到了這點,但在如今情況下,想從根本上進行改變是不可能的。
火器的研制不是短時間能解決問題,目前新軍火器已是大明能達到的最高技術了,除非后裝步槍能夠成型并且大量裝備部隊,那么這才能徹底解決新軍戰術呆板的問題。
但這卻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短時間內無法達到。朱怡成清楚歷史的進展,更明白科技的發展,但他只是人不是神,所以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這些。
董大山走后,朱怡成拿起他那份奏折仔細看著,董大山的奏折寫的非常仔細,對于情況也從客觀角度進行闡述和分析,這和他同朱怡成對答中的大致相等。
這份奏折朱怡成看了許久這才放下,起身后在殿中來回篤步并思索著,過了一會兒,他讓人去傳張冉,半個時辰后,錦衣衛指揮使張冉急急趕來。
“上次朕交代的事如何了?”張冉一到,朱怡成直接就問。
張冉先是一愣,緊接著腦筋急轉,朱怡成所交代的事多了去了,這劈頭就問張冉也無法搞清楚究竟是那件事。當即他遲疑不決,硬著頭皮詢問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