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拿回全部權利,康熙相信這些聲音翻不起大浪,這些人充其量就是跳梁小丑罷了。而眼下最關鍵的還是南邊的戰事,只要南邊能夠贏得戰爭,這大清王朝依舊是自己說了算。
但這戰爭真的能贏么?假如在兩年前,康熙是不會懷疑這個問題,可現在康熙自己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放兩位阿哥出去,固然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可同樣也是對于戰事有所不安所采取的措施。河南一地,隆科多雖然贏了,卻沒贏得徹底,無論是王致清還是祝建才最終還是被他們逃了出去。
眼下,湖北大戰,隆科多始終沒有打開局面,而在江西,局勢更是危急。康熙鞭長莫及,對此也沒太多的辦法,他只能期望隆科多再給予自己驚喜,如果能在湖北贏得明軍,那么就能穩住戰局。
至于在江北,康熙設置江北提督和江北大營,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后手。一旦湖北有變,江北那邊至少可保。
說句實話,在康熙心中,隱隱約約已有了同明軍劃江而治的想法,但這只是一個想法,目前還未到那種時候。至少,如今大清還是最為強大的,除非江西、湖北甚至湖南三省全部丟失,那么康熙才會出此下策。
更重要的是,劃江而治這種意見康熙作為皇帝是絕對不可能自己提出來的,要提也只有下面的奴才來提,作為主子的康熙如何能做這種事?奴才為主子分憂,成事了是主子英明,壞了事是奴才死罪,這不就是當奴才的本分么?
“皇上,張廷玉張大人來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太監的聲音響起,把康熙從思緒中拉到現實。
“讓他進來。”
轉眼,張廷玉入了宮門,到了康熙面前打著馬蹄袖給康熙問安。
“起來吧。”康熙平淡地說道。
張廷玉是上書房大臣,而且自馬齊和阿靈阿前后離開上書房后,原本排名靠后的張廷玉就成了首席大臣。雖然后來馬齊回到了上書房,但康熙卻沒把首席大臣的位置還給馬齊,而馬齊也當作不知,安安穩穩地當起了張廷玉的副手。
其實從能力來講,張廷玉的能力比馬齊強得多,只可惜張廷玉是漢人,但他常在康熙身邊,當了多年康熙的“私人秘書”,這份信任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張廷玉謝恩后起身,微低著頭垂手站在康熙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