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兒子的安排,廖煥之和其余兩子不同。在朱怡成著手建立皇家學堂的時候,廖煥之就決定把小兒子送入皇家學堂同太子為伴,和太子成為同學,從小一起長大,這對于他的未來自然是極好的。所以現在,孩子如今已入了皇家學堂,同學中不僅有太子,還有其他幾個朝中大員的子弟,再過兩年,幾個小皇子也會到皇家學堂進學。
隨意問了幾句,廖煥之就起身離開,也許是年齡漸長又坐著時間有些長了,他的腳步有些不利索,長子廖方正連忙上前攙扶著,廖煥之也不拒絕,微微點點頭,在廖方正攙扶下向書房方向走去。
到了書房門口,先一步推開了門,廖煥之篤步進屋,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說吧,有何事?”坐下后,廖煥之開口問道。
廖方正微微一愣,神色有些意外。
“父親……。”
廖煥之擺擺手:“之前就見你欲言又止的樣子,有何事直說就是,需知你是我兒,我更是你父,在家中父子之間有何話不能講的,非得如此?”
廖方正表情尷尬,一時間不知道怎么說才好。
廖煥之嘆了口氣道:“你可當知為父為何要給你起方正之名否?”
廖方正垂著雙手低聲道:“父親給孩兒起名方正,是出于管子所言:人主身行方正,以此讓孩兒知道做人的道理……。”
“說的不錯,朱子曾言,義是初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這方正,不僅是要做人,更要做事!可明白?”
“孩兒明白了。”廖方正畢恭畢敬回道。
廖煥之微微點頭,靜靜等著廖方正說事,廖方正這才說起了他的事。
原來,因為鳳陽一事,工部近日已聯系皇家研究所,要求研究所方面派人員協助工部進行中都重建工作。其中不僅有對中都的重建維護,更有因戰火而至百姓流離失所的安置。
原本這些事,工部自己出面即可,按理說皇家研究所并不需要參與。但考慮到鳳陽不是普通城市,而是大明的中都,重修中都工程不小,需要大量專業人士協助,再加上這些年皇家研究所在器械上的研制和發明,如能運用這些器械進行工作,不僅能加快進度,更能減少勞力和節約開支。
對此,皇家研究所方面倒沒什么異議,畢竟這是一件好事,而且今日朝會朱怡成也明確了此事。所以,從皇家研究所派遣人選已在安排之中,廖方正雖身上并無實質官職,但有因為他的身份擁有官身,再加上他又精通算學,對于新制器械也了解不少,所以特意征求他的意見,詢問他是否愿意去鳳陽一行。
這件事,廖方正雖然心中愿意,畢竟作為廖煥之的長子,他一直想在其他方面證明自己,如今恰好有這么一個機會,的確令他心動。不過這事雖然不大,但作為兒子還是要征求廖煥之的意見,所以這才吞吞吐吐講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