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因為趙弘燦的背叛,使得建興皇帝心中憤怒異常,他甚至想直接下旨誅殺趙弘燦九族,以去其心頭之恨。可是,這道旨意他遲疑再三還是未下,倒不是建興皇帝對趙弘燦依舊抱有什么幻想或者感情什么的,實際是因為在之前岳鐘琪一事中的草率讓建興皇帝吃到了苦頭。
當初因為岳鐘琪投靠大明,建興皇帝暴怒之下并未聽張廷玉和馬齊之勸,下旨滅了他的九族。而這個舉動使得朝中的漢臣們人人自危,更造成了地方漢員對滿清的恐懼和離心。
更重要的是,岳鐘琪的叔弟二人也被牽連至死,他們作為滿清軍中干將,更是上過戰場立過功流過血的,也因為此案被誅殺,這實在是讓人心寒不已。
朝中許多文武,無論滿人還是漢人,在滿清入關百年來早就很難說清楚相互的關系。雖說滿漢不通婚,但不要說普通的滿人,就連滿人的貴族中娶漢軍旗的女子也是比比皆是。
再者,許多滿人或者漢人的朝廷大員中,相互間各為師生子弟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一個漢臣往往有著滿人的學生,而一個滿臣往往也有著不少漢人的門生,這種情況更是不在少數。
就因為岳鐘琪一人所為,導致許多人被牽連進去,這引起了滿清朝廷的極大動蕩,這也是建興皇帝始料不及的。
假如這一次再因為趙弘燦的事,建興皇帝依舊如同岳鐘琪一般處置的話,恐怕滿清就將徹底失去人心,再也控制不住政權了。
建興皇帝是個聰明人,既然是聰明人那就絕對不可能在同一個坑里跌到兩次,所以這幾日雖然有不少臣子上書要求對趙弘燦此事嚴懲不怠,而考慮再三的建興皇帝最終只是下旨在名義上對趙弘燦包括其部所為定了性,并且為其罪進行痛斥,還聲稱只要取趙弘燦人頭者,將官升三級,大肆重賞之類,但卻沒有對此事進行擴大化。
建興皇帝的這個舉動,倒是讓滿清的漢臣們松了口氣,至少許多人不會因為此事而被牽連進這件事里。但同樣,因為這件事不同的處置方式,也讓不少人為此非議,而這些人中就有著許多滿清貴族。
在這些人心中認為,建興皇帝這樣做完全就是婦人之仁,自北京丟失以來,滿清的情況日漸越下,而現在許多漢人受了大明那邊的蠱惑原本就對滿清有些離心,正是因為如此更必須用強硬的手段殺一儆百。
而現在,建興皇帝非但沒這么做,反而因為這樣那樣的顧慮高舉輕放,擺出一副試圖平衡的架勢。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那就等于是告訴百官,就算你叛了大清也沒關系,朝廷并不會因為你的罪而大開殺戒,這不等于是鼓勵這些漢臣在一定的情況下作出不利于滿清的選擇么?
上書房大臣耿額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既然在岳鐘琪之案中已進行了嚴厲處置,那么對于趙弘燦也應該相同進行懲處。如今的大清已不是當年的大清,大清基業岌岌可危,在這時候作為大清的皇帝,建興皇帝必須要以強力的手段和鐵腕才能壓制下不同的聲音,這樣才有機會讓大清在風雨飄搖之下度過難關。
而現在,建興皇帝卻采取了另一種方式,不僅讓之前所為前功盡棄,更給了許多人僥幸的心態。這樣做,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可惜的是耿額雖然是上書房大臣,但因為之前岳鐘琪案中堅持要誅殺其九族,而事后因為所產生的一系列后果使得建興皇帝對當初提議的耿額極為不滿,從而使得他的權利已不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