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西邊就更不用說了,那是甘肅,明軍如果在西邊出現,這陜西早就拿下了,何來現在還討論什么?
由此可見,明軍要攻進關中,必須先拿下函谷關一帶,但是自古以來函谷關就是易守難攻,當年戰國時期秦軍就是憑借這樣的地勢屢屢拒七國于關外,而保關中太平。
所以直親王以為對于明軍出兵陜西的舉動根本無需擔心,只要派一員大將牢牢守住關口,那么明軍就勢必寸步難行。至于兵力方面,因為函谷關的地勢險要和特殊性,過多的兵力也施展不開,所以除了眼下守關的部隊外,只需再增援萬人足以。
更重要的是,直親王覺得這一次明軍由冬季出兵本就犯了兵家大忌,只要清軍牢牢堅守不出,和對方拼消耗,最終明軍只有退兵的一條路可走。
“一萬人?直親王,您不是在開玩笑吧?”耿額頓時有些不悅道:“難道您不知此次明軍大舉來攻足有十萬精銳?而且明軍占據中原后一直在不斷調兵,其兵力甚至還有可能再增。僅僅靠著一萬多人就想守住,更以拒明軍于關外,呵呵,您莫非是糊涂了?”
“耿大人,你為本兵,當知關中地勢之要,更應該了解函谷關的情況。”直親王用著低沉的聲音道:“如此關口,雙方怎能擺開大軍,這根本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而是如何用兵的問題!明軍再強就算派再多的人上去也是無濟于事。”
“直親王,我難道不知這個道理?”聽直親王直接指責他根本不知兵,耿額頓時就惱了:“正面交戰自然不可能如此用兵,但你不要忘記如今已同七國之時大有不同,當年秦軍可以拒關而守,幾百年前或也可以,可是如今明軍所擁有的火器卻是威力無窮,如果明軍動用大量火炮猛攻關口,我軍又如何抵擋?這兩年直親王一直為我大清研制火器,鑄造火炮,更當明白火器的威力。一旦兵力不足導致關口陷落,明軍就能直入關中,難道那時候任憑對方長驅直入?等到那時候再調兵哪里還來得及?直親王!所謂兵事無常,明軍早不出戰晚不出戰,偏偏挑這時候進攻陜西,分明就是要打我大清一個措手不及!難道明軍統帥是不知兵的傻瓜?他們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耿額惱怒之下甚至連您都不稱呼了,直接用你來直斥直親王。聽到這一番話,直親王心中一片苦澀。
別看他現在似乎身份尊貴,不僅有著親王爵位還有大將軍的頭銜,但實際上在清廷中卻沒什么權利,他這么一個堂堂親王說白了就是建興皇帝的工具人罷了。一方面是用啟用他來安撫其他兄弟,另一方面也是借重于他讓他負責火器的仿制。就算是后者,平日里也有老九真正當家作主,他這個名義上的負責人只是個空架子罷了。
再者,他現在提出無需增兵的建議,更讓人懷疑他是否有什么私心。畢竟當年他也是爭儲的一員,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大阿哥的身份,和后來康熙之死的蹊蹺,直到現在滿清王公貴族中依舊有不少人暗中對于建興繼位有所非議。說不定直到現在直親王對于皇位還有什么想法,想趁此機會坑朝廷一把?
這個念頭在建興皇帝腦海里一閃,但他很快就否定了這個假設。就算直親王對于自己當皇帝有所不滿,可如今早就木已成舟,君臣之位已定。再說了,坑了大清對于直親王又有什么好處?他也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一旦丟是關中,這大清就差不多徹底完了,到時候他那個皇帝又去哪里當?
思來想去,建興覺得直親王應該不會有那種想法,可是他提出不用過于調兵,僅憑關中兵力足夠的看法又讓建興皇帝覺得不妥。畢竟明軍聲勢浩大,這些年來清軍和明軍交戰大小已過百次,一直都是勝少負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