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董大山和王東代表著軍方兩大巨頭,更是開國公爵,地位之高除廖煥之無人可比,又深得朱怡成的信任。至于廖煥之,他的個人能力雖只是中上,可是廖煥之卻是一個很聰明,也善于搞平衡的人,再加上他一直對朱怡成忠心耿耿,平日又低調做事,有他在軍機處,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可以成為軍機處內部平衡文武的關鍵。
而王樊出身是商人,天然和文臣武將之間有所區別,再加上他是朱怡成的夾帶人物,又為戶部尚書,他的能力就是穩定大明財政,為朱怡成搞錢,至于其他的王樊很少發表意見,所以他在之前軍機處內雖然頂著軍機大臣的名頭,可實際上只是朝廷財政的大管家罷了。
所以在那時,史貽直的地位比較尷尬,一來他是頂著鄔思道入的軍機,二來他在軍機處雖然排名第四,可是面對前面的三位大佬說話聲音自然要小上三分。就算是排在最后的王樊,雖說平日里對于其他事務一般不發表什么意見,可一旦牽涉到錢財方面,王樊可是敢和朱怡成直接討價還價的角色,所以在軍機處幾年,史貽直一直都沒有太大作為。
直到如今,軍機處換屆,史貽直一躍成了首席軍機大臣,這才徹底改變。雖說他這個首席軍機任期不會太長,做不了幾年就得和廖煥之一樣退下去,但首席軍機就是首席軍機,這地位是不會改變的。
憋了幾年的史貽直早就想在軍機處真正做些事,并豎立他的威信了。而現在終于有了機會的他如何會放棄?再加上這一次軍機處除了莊巖和馬功成外,其余都是文臣,這也增加了史貽直的信心。
何況莊巖的身份和董大山、王東不同,雖說莊巖在軍中地位不低,但要知道他畢竟是降將,而且總參謀部雖然是朱怡成一手創立,但真正在軍中提升地位也就這兩年的時間,所以莊巖的底蘊遠不如董大山等人。
如果今天是馬功成在,史貽直或許會給他幾分面子,可對于莊巖史貽直卻沒有絲毫顧慮。就連孫嘉淦也是同樣的想法,在他們看來莊巖只是想借遼東之戰提升他在軍中和軍機處的地位而已,這才提出反對。
“諸位諸位,聽我一言,都是同僚何必如此?何況皇爺還在呢。”正當氣氛有些針鋒相對時,何顯祖出言勸道:“莊大人,您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但僅僅只憑著懷疑就否定是否武斷了些?史大人和孫大人也是為了公心,假如遼東滿清真心誠意投降,那也未必不可。再說了,我大明完全可以做兩手準備嘛,邊談邊打,或者邊打邊談,如今離正式出兵還有些時日,先接觸一二也是可以的,您說呢?”
何顯祖笑瞇瞇地做著和事佬,雖然是勸,但他話里的意思依舊偏向史貽直,可同時也不得罪莊巖,說完了,目光還悄悄朝著一直沒出聲的朱怡成那邊看了眼,只見朱怡成面無表情地坐著,仿佛對于剛才所發生的一切沒絲毫反應。